健康码的“长征”

2020-04-03 09: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文由杭派工程师原创出品,欢迎转载

撰文 |云希

编辑 | 猛哥

图源| 受访者及unsplash

1

2020年后,每逢冬去春来,李昊龙准会记得那个兵荒马乱的冬天,病毒肆虐,惟绿码通行,他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像是训练有素的轻骑兵。 重任来得猝不及防,但无法拒绝。 2月13日,阿里云数据智能高级技术专家李昊龙立下军令状,48小时内,浙江健康码全省上线! 他和团队的核心任务是开发码引擎。 码引擎,宛如健康码的大脑,指挥红黄绿三码的判断和实时发放,通过支付宝和钉钉两个端口交互和核验。 健康码前身是余杭绿码。2月3日,杭州实施全市封闭管理的最严措施后,作为浙江疫情最先爆发的区县之一,余杭区联动阿里云、钉钉、支付宝等组成虚拟在线团队,紧急开发绿码,实行“全人群覆盖+全流程掌办+全领域联防”。 2月7日凌晨,余杭绿码正式上线,24小时内完整录入信息达26.9万人。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余杭绿码紧锣密鼓地冲刺上线时,杭州健康码项目组也在争分夺秒。 2月6日,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一次重要会上提出,为做好企业复工,要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的优势,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申报平台,实行个人电子健康码,实现信息及时共享。 会议提出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出企业员工健康码。 真称得上“火烧眉毛”。杭州市相关部门以及阿里云、钉钉、支付宝等连夜加班,敲定业务逻辑图。 经过不眠不休的一天开发。2月8日,企业员工健康码快速上线。开发团队旋即变身杭州健康码项目组,更多政府部门和技术人员抽调进驻。

1.jpg

2月8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健康码项目组参与讨论。

2月9日上午10时,第一版杭州健康码“呱呱坠地”。

2月11日,杭州市正式启用杭州健康码,实施“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 2月12日,浙江省决定把健康码推广至全省。 短短数日,浙江推动健康码覆盖全省是有底气的。 早在2012年,浙江就提出智能城市的设想,历经8年建设,浙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但一城与一省不可同日而语。杭州健康码如何快速推至全省形成浙江健康码,成为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要面对的难题。 码引擎就是破题的关键。

2

“我的头顶悬着一把剑”。李昊龙说,团队最初只有4人,算法的复杂和准确度却是指数级上升。 以往,算法拥有90%以上的准确率,便可算作是一个可以称赞的模型,但浙江健康码事关全省5800多万居民,牵一发而动全身,错发一个,即会造成巨大影响,必须做到百分百准确。 首先是配合政府部门定发码规则。 确诊病例及其配偶等密切接触者无疑要发放红码,这只是所有规则中最简单的一条。 “最复杂的是各种非典型情况,如驾车经过湖北,路上没有停留和路上留宿了一晚,情况不同;乘坐的动车经过湖北,又要进一步细分;抑或是小区发生疑似和确诊病例,是不是整个小区都要隔离发红码,也有待商榷……”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产品专家,码引擎产品经理丁先树说。 更麻烦的是,疫情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无症状、假阴性感染者出现,温州、台州升级成为危险区,每一次情况的变化,又意味着规则的更迭。 如此反复调整,直到2月13日下午三点,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才写下第一行代码,离浙江健康码上线,还剩下不到40小时。 厘清发码规则和算法还远远不够。 浙江健康码的背后是一个需要协同的浩大工程,涉及技术、产品、法务、客服……与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并肩作战的还有浙江省政府诸多部门。 李昊龙每天要接不下50个电话,还有50个因为占线没接到。吃饭根本顾不上,他至今仍记不清那些日子到底吃了什么。

2.jpg

李昊龙(左三)和团队

作为码引擎技术负责人,他明白健康码之于防疫抗疫的价值,不想有丝毫差错,也不敢有丝毫差错。“那段时间每日如履薄冰,犹如刀口舔血,生怕因系统问题对防疫产生不利影响,每写一行代码都恨不得翻来覆去地检查”。 时间步步紧逼,压力与日俱增。 能做到吗? 能!

3

2月14日,下午两点,历经23小时鏖战,浙江健康码全链路逻辑开发完成,开始联调。 可以预见,一旦上线,短时间内会涌入数十万乃至百万用户,必须保证上下游每一条链路都畅通无阻,运行如丝般顺滑。 但浙江健康码下游端口涉及外部合作方,他们的系统就如同一个个“黑盒子”,卡住了流量。 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像古代老中医一样,隔着帘子,用一根线系在对方手腕上切脉,从架构合理性到前后端,替其细细诊断,将性能提升了数十倍。 疫情充满不确定性,健康码还须适应变化,规则每天更新,重点公共场所,药店、超市、高速路口,五小时测温一次;小区和企业复工则要把测温端口与码引擎打通。 此外还有各种意外,用户同时拥有两个手机号码,归属地不同,如何发码?某一个终端服务器响应不及时,该如何处理…… 每个细节都需反复斟酌,细细推敲。 2月15日,浙江健康码完成灰度测试,全省上线。

上线第一天,发码量超过了百万,三天后,突破千万。 用户涌入,流量直线狂飙的瞬间,李昊龙眯着眼睛,体内的血液开始沸腾。他已经48小时没合眼,电话不断涌入,接起后肺部却像被堵住一样,不住咳嗽,说不出话,实在太累了。 大伙儿让李昊龙去休息,他不肯,上线24小时仍是关键期,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有人向HR投诉,几个同事强行把他塞回车里,送回家。 李昊龙记得,抵家已是凌晨,小区保安得知他在研发浙江健康码,当即站立,朝他恭恭敬敬地敬了个礼。

4

新冠疫情,让社会暂停。健康码,又让社会重启。 2月16日晚上10点,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由贵阳抵达杭州东。杭州东腾实业有限公司的王珍波和他的13名老乡,凭借手上的健康码,成功返杭。 此前,王珍波所在的村子,必须要提供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离开。“要不是有健康码,我们到现在都出不了村。” 浙江健康码的出现,使得疫情防控不再一刀切,浙江成为全国率先复工的省份。 就在浙江健康码上线当天,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府办指导阿里云、支付宝加速研发全国一体化健康码系统。 两天后,央视新闻专门报道了浙江健康码。 一时之间,各省“求码若渴”。 2月18日,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成立四个分队,奔赴外地,开启健康码的“长征”之路。

5

李海军闭上眼睛,将冰冷的水,直接往脸上泼,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作为阿里云数据技术专家,他从大年初五就开工了,人虽困在安徽老家,但在线办公,远程支援海南省海口市疫情指挥大屏,其后远程参与浙江健康码的开发。 阿里云数据智能团队去外地同时“复制”健康码,人手有限,他必须到场。 2月19日,李海军驾车将妻儿送回杭州隔离,连夜赶赴苏州,开始搭建苏州健康码——“苏城码“的数据架构。

3.jpg

苏州健康码项目组确认需求和上线目标

不同于浙江以市划分高风险区域的规则,“苏城码”算法精细到区县一级,同为重点区域,还要进一步分为高风险重点区域,中风险重点区域,对应红码和黄码。 在摸排重点人群时,李海军他们先要对重点疫区,密切人员、医护人员总计两万项数据进行人工梳理,反复校准后入库,每一次便要花上一个半小时。 苏州有800万务工人口,复工迫切,人口流动复杂,为此,苏州还特地设定了一个“绿码待定”的规则。“当一个外来人口进入苏州,既不在复工名单之列,也不是常住和暂住人口,特殊时期也不太可能是旅游,那他就具备一定风险。”李海军解释道。 时间紧迫,团队分两班倒。从早上6点到次日凌晨3点循环接班。大伙实在太困了,就把窗户打开,伸出头,一个激灵后瞬间清醒。 2月22日,“苏城码”上线。只用了40个小时。

6

健康码如满天星星,在全国散开,穿透疫情郁结的阴霾。 就在李海军赶往苏州的那天,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湖北,也开启了健康码的征途。 2月20日中午,阿里云数字政府湖北省负责人李楷收到一份滞留湖北的开发人员名单,足有150多人,包含阿里各个事业部。 他用半天时间组建了一支70多人的虚拟在线小组,他们的任务是——3天时间,上线湖北健康码。 彼时,湖北确诊病例已突破6万。不同于其他省市要找出红码进行隔离,湖北要找出的是保障民生的绿码。 加之,身处重灾区,湖北疫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最新的需求很有可能跟之前的需求发生抵牾。所以浙江健康码的通用算法并不适用,必须重新开发一套全新体系。 故而湖北的算法规则最为复杂。 湖北省分为高中低风险区,低风险区4小时内发码,中风险区12小时之内发码,高风险区原则上不发码,但针对保障城市运行的特殊人群,又必须开放白名单,不明原因发热人群武汉市发红码,非武汉市7天内暂时不发码…… 这只是冰山一角。 湖北全省5927万人口,发错一个码,都会引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为了防止情况生变,湖北省防疫指挥部经常要求精准到几点几分发码。 谨慎,谨慎,再谨慎! 2月24日,湖北健康码第一版上线测试。 同日,健康码便推广至全国200多座城市,浙江、四川、海南、重庆、上海、云南、山西实现全省覆盖。 仅用一周时间!

7

一切向好。 湖北定,战“疫”才能收官。 疫情前期,湖北居民领取的大都是红码,当疫情进入拐点后,复工复产在即,红码势必要转为绿码。

这个转码流程,最开始需要三天。 起初,转码需求要先通过各区县指挥部、各地市州指挥部、省卫健委、省政务云等平台层层报批中转。 湖北健康码系统再就几千万人跟政务云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清哪些人是红码,哪些人是黄码,哪些人红转黄,哪些人红转绿,哪些人黄转绿…… 耗时如此,显然不能满足复工复产的需求。 李楷和支付宝武汉城市服务经理方兴钢带领团队两天开放出转码系统,彻底优化转码流程和效率,将时间从三天缩减至一分钟,实现了实时转码。

4.jpg

  李楷

湖北健康码上线后,成为湖北最受欢迎的小程序,日活量高达2000万,每天访问量最高达2.55亿次 。 如此庞大的系统,安全与稳定是第一要务,因此团队每天都要进行压力测试。 负责压测的宋欢欢是一位母亲,好几次开会,李楷都能听到她家小孩在哭。后来他才知道,孩子生病了。 李楷无法想象,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女同事如何做到照顾孩子的同时,还保持时刻在线维稳,“也许是一种信念吧”。 无论前一天晚上多晚休息,每天早上六点,李楷都会准时起来盯着系统,因为那是湖北居民健康打卡的高峰期。隔离60多天的湖北人都盼着健康码转为绿色的那一刻。 “那道绿码,那种绿颜色,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是希望”。李楷说。

8

从2月7日余杭绿码上线,到3月6日湖北宜昌发放第一个绿码。 健康码,用一个月时间走完了中国科技巨头努力了将近20年的“长征”——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与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发生关联,无论你是在北上广深杭,还是在遥远的边疆或山区。 在过去的成千上万年里,人类和信息都处于分离状态。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互联网的发明,能让人更好地找到信息。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手机更成为人类的一个信息器官。 但如何把这庞杂的信息高效精准地输出不啻于一场革命。 云计算就是这场革命的技术底座。 1953年3月,世界上只有53k字节的高速存储空间(RAM),今天,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是这个数字的十万倍。人和信息早已融为一体。健康码的本质是重塑了人与信息的关系,催生了强信息人的出现。 但健康码的缔造者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 “跟那些在一线直面病毒和生死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李昊龙说,“我只恨自己不会开挖机,不然我一定要去武汉参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参考资料:

1. 《健康码是个被忽视的奇点事件》,刘湘明,钛媒体

2.《从杭州“跑”向全国200个城市,还原健康码诞生全过程 》,张留、唐骏垚,浙江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