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全线复工,多重活动助力消费回潮

2020-04-02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以来,为了加速经济回暖,全国各地迎来复工潮,各企业纷纷开启“快进键”。近日,大润发亦宣布线上线下已全线复工,员工到岗率已达到99%以上。

门店人手充足 到岗率99%以上

作为保障民生一线的商超大润发,疫情期间全国414家门店承诺不打烊,不涨价,坚持营业。因交通、春节返乡等原因,门店到岗率曾一度跌至60%,面对“宅”需求所产生的大量订单,人手严重不足。2月11日大润发发布“共享员工”跨界合作招募令,有效缓解了部分人力问题。

截至3月31日,大润发全国各地门店对外提供“分拣货、理货、补货、包装”等4700个岗位。与童年阳光、优哈、芙罗兰、大娘水饺、宝岛眼镜等近100家企业成功合作,在保障这些企业员工稳定收入的同时,也缓解了大润发人力稀缺的压力。

目前部分商店街商户已逐步复工,员工回流到自己企业中,也有部分未复工或阶段性复工企业员工仍在大润发服务。大润发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共克时艰的通力合作,我们与友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日后如双方均有需要,也会考虑继续合作。“目前大润发员工也已全面复工,员工到岗率已达到99%以上,人力充足,都在正常运营了。”

武汉地区开启“重启”键,超市正常开放

随着武汉市疫情防控态势的持续向好,3月19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决定在继续保持社区团购的基础上,有序开放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商业网点(包括超市、便利店、生鲜店、水果店、菜店等)。

大润发华中区行销负责人蔡蕾表示,大家关心的武汉地区卖场已基本恢复正常营业:3月21日起,大润发超市对武汉市无疫情小区开放营业,营业时间为每日9时至17时。顾客佩戴口罩,持健康码(绿码)、测量体温、消毒后可进入超市购物。门店依然注重疫情防控,公司为门店全体员工发放口罩,与顾客接触员工配备防护服、防护面罩,关注并强调员工的个人防护,同时做好清洁消杀确保顾客购物安全。

此外,不能或不方便出门购物的市民仍然可以通过大润发的社区团购小程序下单,肉禽蛋奶、米面粮油等各类生活物资备货充足,线上线下品质与价格同享。同时,大润发方面表示,将一如继往地做好保供工作,保证所有商品不涨价、不断货,确保武汉市民的必备生活需求。

线上全面恢复正常运营

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催生,也让零售企业线上业务变得异常忙碌。随着复工潮,人力到位的情况下,线上运营也趋于稳定。大润发线上运营负责人杨晶晶表示,目前线上已全面恢复正常营业,提供16000个SKU丰富商品供顾客选择;骑手全面复工正常配送,线上下单门店周边5公里1小时送达,准达率达到99%以上。

浏览“大润发优鲜”的页面可以看到,小瓶装75%的酒精、免洗消毒洗手液、口罩等日常防护用品线上均有销售,各类商品品种也丰富起来。临近清明,春季特色商品青团上市,网红蛋黄肉松、传统芝麻、豆沙馅口味繁多,盒装小龙虾也已经出现在选购页面中。预计4月中旬开始,各店陆续都能买到鲜活和烹饪的小龙虾。

线上运营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月、3月期间,“牛奶、酸奶、鸡蛋、面粉”等关键字在线被用户搜索最多,这些商品销量也随之走高。“从这些商品的搜索和销售数据可以联想到消费者宅家DIY的场景”杨晶晶介绍道,“还有早餐类、熟食类,包括之前推出的年菜系列商品都卖的不错,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店都没营业,我们自制的食品安全有保障,所以这些也都是顾客青睐的产品。”

根据大润发公布的数据,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疫情期间大润发线上业绩仍增长了3.5倍—4倍,“大润发优鲜”2月份新注册用户数环比增长了105%。随着运力的恢复,目前线上订单在稳步上升,其他商品的销售比例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给力活动,助力消费回潮

随着疫情控制情况的好转,复工以来民众的消费需求开始反弹。3月4日至3月8日,大润发线上开展“爱,此刻有我”大促活动,发起1000万补贴,推出近百款商品“爆款5折”、“买一送一”。活动开始后引起热烈反响,订单去年同比增长178%,业绩同比增长234%。

从此次活动不难看出复工后大众对消费的热情,4月起,大润发还将推出多重让利活动助力消费回潮。4月15日开始,线上平台“大润发优鲜”开展“4月焕新季”活动,共计4000多个全品类商品,将以“买一送一”、“5折优惠”、“爆款直降”、“满减”等形式回馈顾客,同时将发放大量优惠券补贴消费者。4月15日至4月28日,大润发线下大促“均一价”活动如期而至,活动商品低至1元,届时将有超3000支活动商品以惊爆价在全国门店亮相。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