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租晓楼深度专题系列:《全球“零利率”下的中国机遇》

2020-04-01 10: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余波未平,2020年新冠疫情暗流再起。在3月的资本市场,道琼斯指数一度从27000点暴跌近三分之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股市均纷纷下挫,流动性紧张。为了救市,美联储抛出了史无前例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此后30余经济体纷纷跟随降息,全球“零利率”时代到来。对此,好租晓楼特别推出《全球“零利率”下的中国机遇》专题,来深入探讨零利率影响。

全球“零利率”利好中国吸引国际资本

国内新冠疫情几近平息,然而全球仍处于黑色三月的恐慌中。截至3月30日,国外疫情累计确诊已接近7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3.3万人。全球疫情笼罩下,欧美及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巨幅下挫,各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紧张。面对重压,美联储先后抛出多项金融政策,尤其是3月15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0至0.25%的“零利率”。美国以外,韩国、越南等国也纷纷降息。据统计,3月以来降息国家和地区数量已达40多个,是1月2月之和的数倍之多。

对于美联储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晓楼核心观点认为:在全球疫情处于上升阶段,本次美联储降息至零的操作使其政策空间基本耗尽,未来再次应对危机能力匮乏;美联储非常规政策短期内可以缓解流动性压力,从企业端和就业端化解风险,保住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

但此次“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同时必然加大美国资产泡沫与货币通胀风险;此次非常规操作中长期看对于全球经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美元国际地位、全球性经济衰退、进出口贸易、能源危机乃至国际格局都可能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晓楼同时认为,零利率时代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三大影响:一是全球“零利率”环境扩大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空间,从而为今年稳定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中国率先稳定住疫情,复工复产,为吸引国际资本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我国无论是从政府债务风险,还是从金融投资价值上看,对于国际资本来说都有更好的避险空间。

截至目前,我国央行并未同步降息,目前尚留有较大的政策空间。疫情之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略有下调,最近一次调整还是在2月份。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我国财政部门杠杆率不到20%,投资风险较小。而从金融资产角度来看,我国股市指数市盈率较低,拥有更大投资空间。

此外,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数据看,经济规模依然可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万亿。经济新动能方面,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8%。外资外贸亦好于预期,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比为60.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房地产走出疫情影响 相关金融资产或受外资追捧

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内疫情肆虐的一二月份,我国一线城市土地出让不降反升,房地产依旧拥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尤其在一线城市,2020年2月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面积、成交面积、出让金以及楼面均价涨幅明显,上海、北京2月出让金双双超过400亿元。

在需求端,3月中旬以来房企复工复产后,诸多项目“闪电售罄”,如深圳“万科星城”项目,288套房源通过线上卖房在7分钟全部卖完。另在房企有着较大需求的融资端,海外发债作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近年来比重迅速提升,且票面利率较高。

报告最后,晓楼总结认为,全球零利率整体利好房地产资金面:

就我国房地产而言,目前从供给、需求、以及企业融资层面看都有较大需求,疫情对我国房地产并未构成根本性冲击,中小房企短期资金缺口,很可能在全球零利率的大环境下得到缓解;

全球零利率给予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上较大的调控空间,我国央行何时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力度进行更大幅度货币宽松,是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利好的最大变数;

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并且金融资产价值低估势必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外资投资热点,包括房企股权和楼宇资产;

“房住不炒”政策下,商业模式以及科技含量依旧是楼宇经济中投融资环节最重要砝码。

关于晓楼

晓楼是中国领先的商办数据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好租的大数据服务能力,为投资者、开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资产持有者、资管公司等行业伙伴,提供从商办类土地投资、产业分析、产品定位、可行性分析、营销指导到资产退出的全产业链数据可视化查询、顾问系统定制。现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30+城市的60000+栋楼宇,日均动态监控600000+㎡。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