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正值举国上下抗击疫情、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祭祀活动非同往年。尤其是外国确诊病例不断上升,输入性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危害之下,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日前,民政部会议提出:“清明节各地可暂缓举办集体共祭等群体性活动”,需要引起地方各级政府和全体民众足够重视。
本月中旬,黑龙江某市为避免因集中祭祀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以及各类火灾的发生,出台了“清明节期间暂停祭祀祭扫活动的通告”。通告明确: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加强清明祭祀祭扫服务管理;所有骨灰安放的殡葬服务机构(公墓、骨灰堂、殡仪馆)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集体公祭等群体性活动;禁止在城市道路、广场、居民区、公园、绿地、风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焚烧冥纸冥币等祭祀(扫)活动;提倡通过市政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上献花留言寄思念”活动。该市从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着眼,积极谋划,超前告示,未雨绸缪,体现出勇于作为和担当精神,值得各地效法。
每逢清明,人们祭祀、追忆、缅怀故人,适当搞些祭祀活动,不失人伦情感,习俗使然,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有人借祭祖之机,兴“豪华”祭祀之风,祭祀方式翻新,祭祀活动变味,祭祀用品名目多,特别是以活人好恶,强加于故人的胡乱臆想,正一步步取代传统的祭祀习俗。一些光怪陆离的祭祀用品,风靡于城市大街小巷、墓地山庄。尽管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多条,但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与相关管理部门担当和作为缺失,只重发文,不抓落实关系极大。
众所周知,祭祖原无轻重厚薄之分,习俗本不存在阔绰吝啬之别,只要是承载中华传统民俗,又不为旁门左道,即便积淀少许陈规陋习,都无碍表达哀思之意。可是将现代人生活方式,思维理念以及侈靡欲望,牵强地叫故人“认同受用”,有点拙劣和多余。这哪里是丰富寄托哀思,分明是利益链条上的“吸财鬼”借祭祀,搞意淫骗取钱财,亵渎先辈。文明祭祖不拘泥于焚香、烧纸,不囿于陈规陋习的增量、翻新,更不带有活人身价的显摆和对故人的“豪华赠予”。重大祭日,亲人聚集于墓地植树、种花,躹一个躬,放一曲音乐,献一束鲜花,或在网上“立块碑”、写篇祭文悼念亡灵,除无豪华祭品、烟熏火烧、锣呜炮响外,其孝心一点也不少。相反,在庄严肃穆中,向已故亲人送出一份美好祈福,更有助于先辈亡灵在九泉下长眠安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祭祀活动中搞奢华攀比,其实是受了民间“巫婆”、“大师”的糊弄,是灰色产业者借机牟取暴利的欺世宣传所致。人们忌讳“怠慢”先辈,一些民众明知是骗人的把戏,宁可信其有,甘愿听从“巫婆”、“大师”愚弄摆布,于是买吧、送吧、烧吧,名目繁多,形态百般,图的是做给他人看。在了却某种心病的同时,肥了“巫婆”“大师”的腰包。“大师们”的愚民伎俩,总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花样翻新,祭祀品越来越丰富、复杂、讲究,似乎越多花钱就越有孝心。所谓丰富寄托哀思,依据从哪里来,是哪位大师从阴间的体验中来吗?完全出自寄生于封建迷信利益链条的营生者,匪夷所思的胡编滥造。
笔者没有诱导人们不守礼仪孝道的意思,过去民间约定俗成的祭祀做法应当遵守。清明节快要到了,提醒人们对待以搞封建迷信活动敛取钱财,耍弄民众的把戏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可对“巫婆、大师”的“妖言”听之信之,更不可任由信徒们蛊惑,让其变着法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当然,要遏制祭祀陋习花样翻新的蔓延,首要的是依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尽责作为,不出规章则罢,规章一旦出台,必须狠抓落实。从生产、买卖源头抓起,对不法祭祀行为,端其窝点,毁其巢穴,坚决斩断其利益链条。非常下的清明节,祭祀活动亦当非常对待,提倡人们采用远程电话、微信、网络等新型方式祭祖,待疫情过后,再赴坟墓场地祭扫,一样是对先人表达告慰。
当今“薄养厚葬”、“生虐亡敬”者不乏其人,尤其名为敬孝悌,实则做给外人看的愚蠢举动,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厚重的敬孝道统,当是趁长辈们健在的时候,多给老人几份关爱、慰藉,以顺从的心使其开心地颐养天年。假若不是,即便是送去“千金广厦”,“钟鼓馔玉”,也是对先人的不孝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