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新公益”的启示,公开才能大道致远

2020-03-26 09: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8日,马云公益基金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全程视频在官方账户公布。此举并非首次,从去年理事会开始,马云公益基金会打开理事会大门,邀请外界旁听,全程录像公开发表到网上,邀请公众监督。马云在最新视频中给员工定下KPI:“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在公益人才的培养上,打造中国公益的黄埔军校,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为公益界提供人才”。

马云有着“行业颠覆者”的美誉,他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之后,专注做教育支持者。2014年,马云发起捐赠成立马云公益基金会,重点关注教育发展领域,尤其是最需要帮助的乡村教育。这五年时间,基金会18个全职人员,关注领域扩大到教育、企业家精神、女性领导力、环保医疗四个方面,可谓十分高效。最重要一点,马云“新公益”的若干做法,同样也给公益领域带来若干启示。

“公益”即公共利益事业简称。社会公益组织不以利润最大化当首要目标,做一些有利于公众,有积极意义的事情,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快速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公益强调公众参与,而非组织者关门埋头苦干,凡是与公众相关的事情就应该主动向公众敞开。例如公众捐资的每一笔款项都应该有详细的名录,每一分钱的使用情况都应该交代清楚,让公众知晓这些钱是不是花在刀刃上,公益机构的年度目标是不是完成,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等。只有资金运作置于阳光之下,公益执行者才能心存敬意,公众看到捐款所能达到的效果,善心不至于被践踏。用效果和效率检验公益成效,公益力量才能迅速填补官方机构所不能及的地方,才能看出谁真正热爱公益。

韩红亲力亲为做公益,对于社会的捐款,她说一包方便面都可以公示。她也被不少人举报,北京市民政局针对举报做出了调查回应,肯定韩红在公益方面的努力,不足之处就是某些投资事项公开不及时,需要限期整改,尽快规范。韩红倡导的阳光公益避免了“翻车”现场,她应该感谢这些“监督者”还了她一个“清白”。这也更加说明,只有透明公益才能让公益者行得正,走得远。

公众参与公益已经成为文明社会的必修课。良性运作的社会,公益组织从来没有缺席,他们参与其中填补很多空缺。以这一次武汉疫情为例,某些公益机构不断被网友指摘低效运作,例如捐赠的防护物资不能快速发送到医务工作者手中,白白错失抢救最佳窗口期,同时增加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风险。很多封闭在家的居民,基本生活物资都需要配送。如果没有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他们帮忙采购运输物资,很多人估计连吃一口热饭都难。还有很多志愿者帮忙把守小区大门,测量体温,摸底排查等等。网红顺丰小哥汪勇看到医护人员上下班困难,依然承担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随后他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解决医务工作者用餐难题。这些奔波的志愿者与最美医务工作者同等重要,他们闪耀灼灼人性的光芒。

可想而知,让一个城市有了精气神,正是有这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不断涌现出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激励更多人主动参与其中。“众志成城”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而是参与其中“同呼吸,共命运”。

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公众不缺大爱,做公益从来不缺参与者,做公益也成为一些企业及企业家的标配。只不过,有些人当成敲门砖,有些人当成“营销”的一种手段,这些距离真正的慈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太多的教训告诉我们,当爱心被滥用,就会造成极大社会资源内耗,而修复公众的信心,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不管是马云的“新公益”,还是武汉志愿者的感人参与,这些都给未来的公益带来很多启示,那就是公益需要公示,也需要绩效考核,它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的事。做公益也需要传接棒,一群人影响另外一群人,甚至一代人影响另外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了公益之心,也就能感受向善的力量,接受别人的服务不觉得内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