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布鲁塞尔欧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约翰·法内尔认为,中国和欧洲应从三方面发力,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即:深入对话,明确共同利益;扩大开放,早日达成全面投资协定;捍卫多边主义,修复世界经贸体系。
2020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从前两个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看,今年全球经济可能继续遭受重大破坏,因为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政策分歧仍然很深。这些趋势将如何影响中国和欧盟的行为?它们是会加深不信任和警惕感,还是会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怎样发展、美欧政治走向哪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前景如何……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因素正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世界经济。
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疫情已将数十个国家的公共卫生资源“耗”到了极限,甚至可能使国际经济陷入萧条。中国、意大利等国家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隔离已出现感染的人口密集地区,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这突显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国际制造业供应链秩序陷入紊乱,跨国人员往来大受限制。从汽车到玩具,再到智能手机,由于工人、客户或零部件的缺乏,制造业生产规模缩减,甚至暂停。交通、旅游、酒店、娱乐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疫情对2020年中国和世界GDP增长率的负面影响分别约为0.4和0.1个百分点。尽管到目前为止,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估计不大。但如果控制不力,长期影响将大得多。
不确定性正推动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凸显了我们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在医学科学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也使维持经济增长的任务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最近的政治发展可能削弱其领导人应对国际经济体系挑战的决心。
以美国总统大选为例,去年11月的大选初期阶段,就暴露出特朗普反对者存在意见分歧,这令特朗普很可能再次当选。若他再执政4年,可能会强化“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继续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削弱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
与此同时,欧洲变得更加分裂,对政治的关注也更少了。随着欧盟原第二大经济体英国的正式退出,目前英欧双方正忙于就双边长期经贸关系进行谈判,谈判必须在2020年底前完成。而“欧盟双擎”法国和德国在“后脱欧”时代欧盟的未来发展道路问题上分歧严重。
今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是联合国主导下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里程碑。
五年前的巴黎气候大会,各国就减排达成初步约束性协议,这有限的一点成果是在欧中密切合作之下取得的。而今年要想取得进展,则非常困难——会议的主办国英国将忙于同欧盟和美国就其未来的经济关系进行谈判,而美国总统并不将气候变化视作一个问题。本届大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其前景之暗淡可想而知,国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经济活动最大潜在破坏者的努力恐将再次遇挫。
作为以上挑战和不利因素的共同受害者,中国和欧盟如何才能对这一困难局面作出最佳反应?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的途径可以遵循。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欧中双方多次举行高级别会议,讨论世贸组织改革方案,并就临时解决方案等共同倡议达成一致。美国长期试图绕过或忽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管理体系。欧中需进一步扩大并深入对话,以抵消美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