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13日武汉电(记者 吴勇)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中医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收舱人数564,治愈482人,82人(含14名有基础病)尚未达出舱标准而转至定点医院,圆满收官。
记者近日采访了名誉院长张伯礼院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问:
问: 中医江夏方舱医院的疗效怎么样?
答:医院收治的564例患者,轻症约71%,普通型29%。
患者年龄分布:20-40岁占29.5%,40-59岁占49.3%,60岁以上占17.7%。
患者入院症状:约30%的患者存在乏力、气短的症状;约40%的患者有咳嗽症状。
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控制良好。99%患者体温小于37℃,仅有1%的患者体温高于37℃。患者CT影像治疗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发热、乏力、喘促、咽干、胸闷、气短、口苦、纳呆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问:中医江夏方舱医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达到了开舱时我和刘清泉院长的要求。
这里面,我想重点讲病人零转重。约10%左右的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症,重症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因此治疗新冠的关键就是早干预,早治疗,不让他转成重症就是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了。这点我们的后方团队与国际核心指标集工作组讨论后也形成共识,如果能在轻症就解决,是效果最好的,一旦转重,治疗会相当麻烦,治愈率也低。
江夏方舱医院收治564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以宣肺败毒汤和清肺排毒汤为主,少数人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多数患者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发热、乏力、喘促、咽干、胸闷、气短、口苦、纳呆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没有一例患者转为重症。
武汉另一家方舱医院收治330例患者,也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没有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据他们介绍,结果有32例患者转成重症,转重比例约10%,
这两舱的数据对比,似可以说明中医药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情转重。我们参加的另外几个临床研究,也同样显示,轻症转重率也较低,约2-4%。
问:江夏方舱医院有什么不同?
答:方舱医院不是一般医院,是特殊时期的临时救治医疗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式,善于变通。
一是医生的改变。
我们开舱第一件事,就是向医护人员强调:方舱主要任务是服务病人,把病人放在心上,用热情态度来感化病人,抚慰病人。医生工作态度发生变化,工作定位发生变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病人一起渡过难关,把病人扶过河。在舱内开展了为患者过生日、评选“三好舱友”、“心灵鸡汤”的鼓励、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中医讲究大医精诚,形神一体。通过关心抚慰病人情绪,服药后症状改善,让患者看到希望,有了自信就会促进康复,其实这也是中医治病的独特优势。
二是病人的改变。
病人来了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焦虑、恐惧、无助的情绪。
我们的做法就是改善舱內条件,掛拉帘形成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热床、热饭、热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患者参与治疗、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参与,改变了医患关系,把方舱医院变成一个大社区、大家庭。
比如打太极拳、跳八段锦,不是简单的动动胳膊动动腿,而是让病人主动参与,不是天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一旦有了效果,就进入良性循环。病人自己也慢慢的转变身份,愿意主动拿药、主动发药、帮助做卫生、清洁垃圾、服务其他人。
病人不再是被动治疗,而是主动参与治疗,甚至参加管理。这对治疗也是最好的帮助。
三是治疗方式的改变。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对舱内大多数病人我们用协定的通治方治疗,但是配合中医的针灸、贴敷、按摩及太极、八段锦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对比平时这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的转变。
在舱内以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少数人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效果是明显的。通治对同一病因、相同症状的大规模病人是一种现实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治疗康复并举,是成功的经验。
问:江夏方舱医院取得了哪些经验?
答:这里讲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今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一是建设了中医主导的临床根据地,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进行中医药效果验证和经验总结。
二是把中医队伍从参谋、辅助人员升级为治疗新冠的主力部队。承包战区,深度介入,全程治疗,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三是整个治疗中医灌满舱,实现了中医综合治疗一条龙。这里面全是中医,全是中医的人,全吃的是中药,用的都是中医治疗方法。从中药、针灸到太极拳,第一次实现了中医中药灌满舱。
当然,我们也有基础病治疗药物、氧疗仪器、心电监护设备、抢救设施及药物、移动CT机等这些装备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放心的使用中医药。所以我总是讲中西结合才是最好的治疗。
最后,综上所述,我认为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无论是管理、治疗以及医患关系都值得好好总结。希望记住的经验就是:以后再有疫病发生,中医自己要成建制承包定点医院。只要给我一块阵地,我就能给你唱出一台好戏来。
(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