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智能营销平台 | 广协张国华:黑天鹅事件后广告业如何破局?

2020-03-10 13: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人们被迫宅家自我隔离的时候,大多数企业进入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企业,这可能都是最难熬的一个“春天”。

在这次疫情下,虽然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第三产业,但广告行业作为一个为品牌方提供第三方营销服务的行业,看似影响不大,但广告业作为乙方,它的存在是依附于广告主即甲方的需求,一旦甲方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而下降,则乙方的作用则会大大降低,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因此,广告业更像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广告业也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2020年广告营销行业应该如何发展?广告业如何助力企业实现增长破局?为此,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智能营销平台《超级营销人》邀请到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张国华会长就疫情下的广告业破局之道发表观点,同时,本期栏目也邀请到知名趋势营销专家、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肖明超作为特约采访嘉宾,共同探讨“黑天鹅事件”后营销破局之道。

疫情只是催化剂,广告业面临整合与转型

肖明超:2020开年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是在讨论疫情对于广告业会带来怎样影响,那么,张会长您怎么样看待疫情下的危与机?以及疫情会推动中国广告业的结构化调整吗?主要会在哪些方面?

观点概览:疫情会推动广告业整合与转型,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企业从线下到线上力度将加大;第二,融媒体优势将凸显;第三,内容价值更被营销人所重视;第四,企业转型需找到核心优势;第五,疫情过后,广告业将迎来整合与升级期。

张国华: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状病毒让我们好似按下了“暂停键”,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人们的社会,或是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营销,那么,这对于广告业更甚,为什么这样讲呢?是因为广告业就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越好,企业拿出投广告的钱就是越多,经济受影响大,广告主他就会采取压缩费用,因为他的刚性支出不可以减,但是,一些营销费用,广告的费用可能就要压缩了。

疫情之下,给广告业抛来了一个极大难题,特别对于一些传统的广告业,这个影响更大一点,甚至很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裁员,很多也面临倒闭的风险,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可以回避,但是,在危机下,也蕴含着机会,我觉得这一次疫情是对于我们广告业加速调整,加速转型,加速整合的一个催化剂,其实中国广告业这些年来,他的深层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比如说产能过剩,现在广告企业很多,按照工商的统计有100多万家,这种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还有我们这种比较浮躁的都是想快发展,挣快钱,所以,就是导致我们现在的广告行业“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之下,遇到了这个疫情可能就是把之前多年隐藏的这种危机,还有广告业存在深层次问题,可能通过这一次疫情就把它加快爆发的速度。所以,我想这个事情不可以单纯地看一下是因为疫情的影响,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但是,这个是深层次的问题,暴露的更加地明显,所以,我也是隐约意识到,广告业可能面临一个重新的整合和转型,我认为会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速度,会经过这次疫情得到提速,也会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第二,融媒体的价值将凸显,这一次由于特殊的情况,大家都宅在家中,电视的收视率极大的上升,但是上升的原因却有多种因素,包括线上短视频的传播,还有电视台的这种互联网的消息发布,一些评论,还有一些文章等等,它是一个组合,我觉得一个媒体可能单靠某一种形式可能效果不一定很好,所以,这种融媒体发展趋势,通过这个疫情更加显现出了它的优势。

第三,我觉得是内容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我看到不少好的案例,都是把人文关怀,把企业的责任,企业的温暖,企业的态度在品牌的营销,在广告的营销当中把它表现出来;第四,企业急需转型,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这个时候考验它的就是是否有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同质化,跟着后面跑,人云亦云的话,在这次危机中很可能就会被淘汰;第五,我认为在疫情过后,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是我们广告业的一个大整合,大升级的时期,是因为现在我们这个广告公司太多,有100多万个,而平均算下来,每一个企业的人数,除了大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就是10人,20人,甚至还有几个人。那么,这种碎片化、分散化,可能经过这一次疫情将加速整合,加速调整,加速转型,所以,我认为这一次的疫情对于中国的广告业带来的变化是明显而深刻的。

合理应用数字化,是企业破局增长的有效路径

肖明超:这次疫情对于很多传统产业带来了冲击,但是,我们也看到依托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却在这次疫情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包括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等,您怎么看待这些数字化经济的崛起,以及在疫情之后2020年的发展趋势?

观点概览:数字化经济是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但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有这个基因,本身就是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优势的,那么,把你的特色打造出来,你就会活跃市场。而如果你没有这个方面的资源、能力、实力、技术,你也是盲目地涌进来,可能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就需要客观审视。

张国华:这个事情需要客观地,冷静地去看,一方面数字化经济必然会是一个趋势,比如通过这次的疫情,我们会发现在线的能力其实已经很强大了,很多事情是可以在线解决的,甚至有一些企业的员工已养成线上办公,线上解决问题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企业也会意识到线上办公可能成本更低,效率也是比较的高,而且,还更节约成本。

如果以此类推的话,广告主也可能会把线上营销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那么,现在我们线上营销还只局限于文字、视频等一些有限的交互上,而随着5G技术发展,还有下一步这种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涌现,这些都可能会给营销带来更大的变化。在线上就可以切实地身临其境,观感品牌,使用产品,我认为这将会是一个重要趋势。

另一方面,在线虽是必然,但是不具备条件的强求在线能力是不必要的,在疫情下,可以看到在线教育、手游、直播等,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用户,这些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也不可以把它说的过于重,过于悬,因为这一次线上的爆发,与我们这个疫情的爆发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大家都是在家里面,没有地方可以去,所以,看电视,玩儿手机。那么,人的天性还是愿意出去的,还是愿意走动的。所以,他不可能永远在家里面,那么,不可以以现在在家里面“宅”的状态,去常态化认知市场。所以,大家不要一看到线上现在比较火爆,一下子都到线上来,如果企业没有这个基础,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基因还要往里扎,可能只会搞的灰头土脸,甚至是颗粒无收,所以要冷静,要客观,你的优势是什么?你适合不适合进入到线上来?你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有这个基因,本身就是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优势的,那么把你的特色打造出来,市场大门也会向你敞开。

此外,我认为通过这次疫情,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会是一个趋势点,比如说这一次电视媒体收视率大幅度上升,这个和在疫情当中大家宅在家里面看电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把这个优势保持下去,我觉得也是有文章可以做的。所以,我觉得下一步的趋势发展,它是多元的,如何作为一个融媒体、全媒体,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将来一个重要方向。

企业数字化发展要有好的产品,更要有能够驾驭它的人才

肖明超:您刚刚谈到了大整合、大升级,可能对于传统产业,包括广告业在内实际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您提出新营销人才倡导,包括广协现在也在做新营销人才能力体系和标准。那么,您觉得品牌和广告人怎么样去更好地把握这个机遇?或者怎么提升这个方面的能力?以及您期待未来整个行业怎么样去推动这个过程呢?

观点概览:企业数字化发展,第一,需要完善数字化基础能力;第二,具备技术实力企业,需深化技术能力开发;第三,企业在线上能力上需不断创新与服务优化;第四,做好数字化人才培养。

张国华:这一次疫情对于数字化能力是一种检验,而这个检验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检验的是企业在数字化基础建设上是否完备,这个基础设施包括你的网站,还有你的一些工具的建设和使用,以及一些场景的实现等等;第二,检验的是技术能力,以及对于技术的投入,一些企业专注于线下,疫情来了,很多企业对于线上的场景和功能很难实现和应用,而这就需要对于技术的再开发;第三,则是创新能力,比如,今天我们讲阿里的钉钉和阿里云等等,在疫情期间,起到了服务的创新与场景的联通,不论是办公,还是完成业务,更或是服务于抗击疫情,都是做了很好的表现,我觉得这个也是这一次线上能力创新的一个体现。

第四,是对于新营销人才的培养,他是否具有快速的反应力,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使用能力,以及能够有效的将多方资源进行整合与调动能力等等,因此,中国广告协会提倡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新营销人才的打造,而对于这样人才的需求,不只是在疫情期间,疫情过后人才的价值更将值得被重视,比如,如何把你的广告做的品质更高,转化率更高,性价比更高,而这就需要具备新营销能力,无论是各大平台,还是代理商、广告公司,亦或是广告主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我们与几大平台做这个新营销人才胜任力模型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有数字化基础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运营数字化产品的优秀数字化人才才是核心,而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