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徐荣 曾佰龙
通讯员 谭意
3月6日,春雨如酥,烟雨中的韶山冲,青翠朦胧。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毛氏祖田里的大片油菜花开出一片金黄。一排蓝色的围挡挡住了眺望故居的视线,围挡的那一边,是故居前的荷叶塘和南岸塘,无数游客曾在这里留影,此时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抽干了池水,正在铺设排污管道……
“目前进行两口水塘的排洪管、排渍口等施工,要让两口水塘水质达到一级A类,能见度在1米左右,预计4个月后项目能全部完工。”施工负责人周发兵说,正在铺设的排污管道,要将村民的生活污水和塘水彻底分离。之后,将优化池塘周围的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化肥污染;遍植绿色水生植物,逐步完善池塘周边的湿地生态。
两口塘位置独特,在故居正前方,塘岸曾是游客在故居前留影的最佳地点。两口塘的污染治理一直是个难题,尝试过种植荷花等绿植,却治标不治本。难在哪里?当地村民说,这两口池塘处在下游,上游村民生活污水和种植水稻使用的农药化肥流入池塘,是主要污染源。
这一问题被省委巡视组提出,要求省韶山管理局立行立改,系统解决。“按照巡视组要求,我们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故居周边的水污染问题。”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长付维华说,为了做好“绿色”文章,该局做好顶层设计,从规划入手,紧抓“山青、水绿”,对两口池塘及其故居周边来一次彻底的“美容”。治理两口水塘成了做好“绿色”文章的突破口。
继续往韶山冲深处行走,是毛泽东图书馆,馆长谢锡光戴上白色手套,小心翼翼拿出一个红木匣子,里面装着一本蓝色缎子封面的《毛泽东选集》,书的封面字体鎏金,还有早期毛主席黑白照片。书的内页显示,该书是由晋察冀日报社于1944年5月编印发行的。“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往后的很多版本都是根据这个版本翻印的,这是‘镇馆之宝’,一般不对外展示。”
省委巡视组在巡视反馈中提出,毛泽东图书馆设施老化、场地有限,难以满足读者和专业研究者的需求,要求图书馆对书籍进行扫描,用3D的形式再现珍贵图书,让更多的人在电脑前看到原汁原味的“镇馆之宝”。
谢锡光带记者来到该馆数字资源发展部,他轻敲键盘,打开了“毛泽东数字图书馆”网页。他们花了近两年时间,扫描1800多部毛主席珍贵著作,整理了39万条关于毛主席的文献资料。“今年9月数字图书馆可上线,到时全国读者可通过网络,免费观看到这些珍贵文献,让‘红色资源’全球共享。”谢锡光说。
发展“数字图书馆”是省韶山管理局做好“红色”文章的一个方面。根据省委巡视组的要求,该局还推出了精品课程,改善服务设施,打造党性教育和研学教育的全国品牌。此时的韶山因为疫情少有游客,但从影像资料上看,这里曾经接待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据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韶山党性教育基地共承接各类红色培训477批23557人,研学基地接待中小学生团队31批次,开展主题活动73场次,接待各地研学机构组织的团队共计28.7万人次。”
■链接
整改成效
针对巡视反馈意见,省韶山管理局局党委边巡边改、标本兼治,把30个具体问题细化为35项,目前已完成18项,基本完成6项。
结合韶山实际,组织编印了《情聚韶山》《毛泽东的故事人生》等书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图片展赴俄罗斯列宁故乡和澳门展出。主持编制了《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保护规划》,与韶山市共同推进《韶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5)》的编制和评审,弘扬“韶山精神”、讲好“韶山故事”。
对全局性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印了《湖南省韶山管理局规章制度汇编》,共收录52个规章制度。印发了《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审计管理办法》,有效加强了项目的审批、监督和管理。从去年11月底开始,局属各单位“一把手”不再直接管财务,建立了分层级财务审批管理制度。
(徐荣 曾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