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别寄希望短期内找到特效药

全国政协委员在28日播出的“委员讲堂”中表示,不应该对短期内找到一个特效药抱有太大的期望,还是要在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扎实做好工作。

政协委员:别寄希望短期内找到特效药

来源: 中国日报
2020-02-28 13: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2月28日电(记者 张怡)全国政协委员在28日播出的“委员讲堂”中表示,不应该对短期内找到一个特效药抱有太大的期望,还是要在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扎实做好工作。

现在在各套方案当中,包括推出的各种说它有效抑制病毒的药,包含了很多像抗疟疾的药,抗埃博拉病毒的药,抗艾滋病毒的药,甚至是对抗自由基的维生素C,还有传统中医的双黄连,还有最近提得更多的一个甘草酸制剂,那么这些药它所谓的有效性,我们在这个对抗疫情当中是如何去定义它的呢?

孙承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主持制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手册》,参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孙承业:在第五版中我们有几个变化,一个新药,就是我们国家临时批的,还有个老药,就是抗疟疾的那个药,还有这一次我们又加了一个就是恢复期血清。但实际上今天来看,老药有它的老药特点,老药我们至少说安全性上,过去经过,用法安全性上有。再者从机理上,大家可以来转化着说,它是这个机理,我尝试着可以用。但是我们看到这过程,从12月份开始出现病例,到现在2月份,我们已经淘汰一批药了,有些药我们来提出来,所以这是个过程,我想这个过程,实际上大家说来尝试,这是很好的一项工作。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抱太大的期望,一下找一个特效药。就像我们说SARS过去了,2003年的SARS,2004年又出现两例三例。到现在没有药,没有疫苗。做了吗当时?当时和现在一样轰轰烈烈,大家轰轰烈烈做药,来开发药,轰轰烈烈来开发疫苗,几家公司都做了,可到最后呢?

所谓的民间,当然也有一些机构用了很多办法,给大家吃各种东西。这里边既有些方案,某某说晒晒太阳,某某说吃某剂中药能防。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对一个病毒来说千万不要寄希望用一个药把它防住。因为你不知道它很多环节,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没有哪个病毒是靠药能防得住的。所以我们说要把这件事情还放在扎扎实实的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

张德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委员长期从事生物进化与分子生态学研究,对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和平共生等有较为深入的思考。

张德兴: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有这个激情,就过于去依赖它,我们可以作为一个选项,但是如果说把治疗的希望放在它,大概我们会吃很大的亏,好在咱们国家不是这么做。

方来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2003年,方来英委员亲身参与了北京抗击非典疫情的全过程。

方来英:所以我说我们很乐观的一点,对这个病其实就在于它低死亡率,它的大量病人是靠支持治疗,然后逐渐恢复,靠自身免疫功能,抗体的产生。

其实个人来讲,我们从防的角度,你个人就把这样几件事情做好,你的感染率可能性就大幅度降低。你就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你要洗手,你要避免密集接触 人群聚集,(戴)口罩。你把这些问题都做到了,你的风险其实是哗就降下来了。

全国政协办公厅“委员讲堂”节目2月 28 日起推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节目“众志成城 同心战‘疫’”,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从自身专业出发,分析疫情形势,提出政策建议,普及防控知识,帮助公众科学认识疫情,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为我国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建言献策。

(张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