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华大基因开展企业复工核酸检测服务!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2-27 15:26
2020-02-27 15: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月24日,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406例。其中,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401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为5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人员聚集风险增大,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在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说,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有关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抓好重要物资保障。从调度数据看,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浙江已超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地已超70%。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企业正在加快复产。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11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超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76%,铁路、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近日,伴随着各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大园区弥漫着一片繁忙的气息。但是由于疫情还未结束,企业需要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复工。矛盾的是只要一复工,办公人员聚集,就隐藏着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了确保有序、可持续复工,全国各地的企业都纷纷开动智慧的大脑,搞出各种“花式”复工措施,实现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两不误。

一、每日健康打卡:员工状况全掌握

安全复工第一步,就是要全面、准确地获取员工的健康状况。许多企业推出了线上每日健康打卡系统,疫情期间,员工每日要在线上如实申报健康情况,从而确保公司全面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体温检测也是安全复工的重要环节,某公司在出入口设置了两排体温检测通道,还做了间距提示,让员工保持一米间距的北欧式排队。

二、复工防疫考试:合格才能上班

最近,一条#食品厂硬核防疫复工#冲上微博热搜。湖南平江一食品生产基地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员工复工入厂前,进行每日防疫考试。考试90分合格者才可上班,未达标者需再次学习并补考。

三、食堂的“花式吃饭”:考场既视感

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就餐,许多已经复工的单位食堂都被改造成了单排座位、单人单桌或用纸板等进行隔挡,号召职工分头单独进餐、分时段进餐,减少就餐时间的人员聚集。

四、新冠速筛:复工“定心丸”

在充满不确定的复工潮中,“早发现、早隔离”潜在病毒感染者,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助力企业放心复产,员工安心返岗,“核酸检测“无疑是一味绝佳的返工“定心丸“

企业正有条不紊开展复工前员工核酸检测

专业资质人士上门取样

一直在疫情前线奋战的华大基因推出了“一站式新型冠状病毒企业复工筛查方案”,可以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大规模员工新冠病毒筛查服务。其检测方法是大家熟悉的核酸检测(荧光PCR法),无需采血,咽喉拭子采样,还提供专业资质人士上门采样和自行采样两种方式。

  △公众号搜索“金丝带CanSeq”

回复关键词“复工检测”即可申请

作为国家卫健委首个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大基因不仅运营了被称为众多抗疫堡垒的前哨——“火眼”实验室,还拥有多地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具备过硬实验技能和运营经验。截至2月26日11时,华大基因在全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完成24.5万人份,全国每日通量可达5万人份,根据需求整体可提升到8万人份/日。

公益方面,截至2月23日,华大基因已向湖北及其他省份捐赠逾12万人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此外,华大基因还配合第三方爱心机构向各地捐赠试剂盒逾16万人份。同时,华大基因携手猛犸基金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和香港ifuture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向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联合捐赠检测试剂盒。

近日,华大基因武汉前线指挥部负责人朱师达接受了《环球时报》采访,在介绍“火眼”实验室时,提到“核酸检测仍是病原学诊断依据”,对接下来全国复工复产的情况,随着武汉及湖北地区临床检测和诊断任务逐渐减轻,他表示火眼实验室“未来或将承担人群排查等更多疫情防控任务,为全国复工复产提供科学支撑。”

疫情以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已带领同事们在武汉奋战近一个月,他表示,华大基因将继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各项工作,并为中和抗体和疫苗研发提供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