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荣 蒋睿
通讯员 余拙 黄亮
2月17日,韶山市万里晴空,阳光明媚。上午10时,在该市银田镇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大棚内忙着为菌棒翻堆,把发霉、发育不良的菌棒剔除。
“基地2月10日开工,现在主要是翻棒,还有摘香菇等工作。疫情过后,我们的香菇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银田村产业扶贫基地工作人员成娟“全副武装”,忙着翻菌棒。她告诉记者,每天上岗前都会进行体温测量和消毒,戴口罩和手套。
“在复工复产前,我们对所有的员工15天内接触的人群进行摸排。员工都是本村村民,疫情发生后,都呆在家里,没有与外界接触。”银田村村主任、银田村产业扶贫基地总经理颜昌为说,复工当天就与经销商取得联系,目前已销售香菇1600公斤。
立春后,因疫情沉寂了许久的伟人故里在有序的春耕备耕中复苏,村民们戴着口罩在田地里、产业园里忙碌。
在金景丰现代葡萄产业园工作的李学梅每天8时上工,按时按点上满8个小时,这样的“上班族”生活让她很有成就感。“在家门口工作,每天能拿到200元的工钱,等疫情结束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李学梅对疫情结束后的生活充满憧憬。
金景丰现代葡萄产业园总经理潘品明介绍,前期复工的29人全部是技术人员,分散在1190亩的葡萄园内,现阶段主要从事葡萄剪枝和引绑工作。为保证每个员工生产安全,公司每天都会对员工测量体温,派专人对办公室、走廊、操坪、食堂消毒,午餐和晚餐员工错峰分散用餐。
防疫不忘备春耕。连日来,韶山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为复工企业提供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100余件,对全市200余台各类农机进行检修、调试和保养,发放农机科普读本和宣传资料千余份。
(徐荣 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