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把最好的留给鄂州;鄂州:这份深厚感情,百万鄂州人民会永远铭记

2月22号下午六点半,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九批176人抵达湖北武汉天河机场。梁贵友是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曾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刘健是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田晓滨是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

贵州:把最好的留给鄂州;鄂州:这份深厚感情,百万鄂州人民会永远铭记

来源:光明网 2020-02-23 15: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22号下午六点半,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九批176人抵达湖北武汉天河机场。

鄂州市委书记王立到场迎接。他说:“从贵州医疗队大部队到了以后,我们的重症率从34%,短短的这么几天,就降到了22.68%。这都是我们贵州医疗队员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非常感谢,所以我们总结的是贵州鄂州,我们风雨同舟。”

据了解,贵州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共176人,其中,医生75人,护理99人,领队和联络员各1人,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等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抽调组成,以呼吸内科、重症医学、医学影像、护理专业等为主,将赴湖北省鄂州市开展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至此,贵州援鄂医疗队已经有859人对口支援鄂州。

2月21日,

湖北《荆楚网》微信报道了

贵州对鄂州的援助支持。

对于贵州:不讲任何条件,把最好的留给鄂州;

鄂州回应:这份深厚感情,百万鄂州人民会永远铭记!

“虽然贵州也不富裕,但要把最好的留给鄂州。”

“开门见山”,是贵州地区的一大特点,而贵州人,同样如此。“把最好的给你”,没有什么言语比这更给力,更感人。

贵州、贵州人,确实如所说般做的。

“绝不辜负鄂州人民的殷切期望”。2月11日晚,贵州第四批337人援鄂医疗队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集结等待出发。

回荡在机场的壮语未消,2月16日,第六批援鄂医疗队141人,再次出征湖北鄂州。

  “来不及喘气,即与战友们投身最危险的地方,救治那里的重症患者。”

“仅一个早上,就磨破了3层防护鞋套。不少医护人员为减少上厕所,连早餐都不敢吃,还有人,只喝了50毫升的莲花清瘟冲剂。”

傅小云,作为贵州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记录下了抗疫中的点滴。

如日记中所言,贵州驰援鄂州,面对的远不止严峻的疫情,还有心理的考验。但是,贵州始终践行着“把最好的留给鄂州”的承诺。

医用设备、生活物资、医疗大咖齐赴鄂州

疫情期间,贵州自身医疗资源本就十分紧张。有效防治传染病感染的负压救护车,整个贵州只有5台!但是,其中便有两台奔赴鄂州!

另,10台普通救护车,以及随车搭载的大量急需医用设备和药品也随之抵达鄂州。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中,黔鄂两地虽相隔1000多公里,但始终风雨同“州”。

心电监护仪、指甲血氧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护目镜、体温枪(把)等医疗物资,是抗疫前线最为急需的。贵州,同样为鄂州掏了家底。

2000个,是整个贵州储备的所有N95口罩,数量不多,但他们一个都未留下,2月13日下午6时,全部抵达支援鄂州。

为了能让鄂州市民吃上新鲜蔬菜,安顺市平坝区组织了超200人的队伍,现场采收、运输物资2月13日,24吨新鲜蔬菜装货完成驰援鄂州!

“我们用最快速度,召集了员工和临时工100余人运输物资,组织了120名菜农收蔬菜,为了让鄂州市民吃上新鲜蔬菜,十多个小时就将采收的蔬菜全部收齐。”

2月18日傍晚,满载着土鸡蛋、刺梨汁……的3辆13米长六桥大拖车,从毕节配送指挥中心驶出,将日夜兼程赶赴千里之外的鄂州市,把毕节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鄂州人民!

除“精兵”和物资驰援鄂州外,贵州还派出了他们医疗界的“梦幻组合”。

梁贵友是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曾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刘健是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田晓滨是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

三人均为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金海燕说,“这是我省医疗界的‘梦幻组合’,既有成熟的管理理念,又有丰富临床经验。”

  “贵”人承大义,鄂州更懂感恩!

“怀着感恩的心情,做好一切服务,配合我们的老师开展工作。”

这是鄂州给贵州“把最好的留给鄂州!”承诺的回应。

贵州和鄂州,虽相隔千里,但却一衣带水,黔鄂同心,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单单在方言上,便可见一斑。

鄂州和鄂州人,用实际行动响应着。鄂州70岁老人,不仅用眼用心见证了贵州的大义,更用自己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贵州援鄂医疗队可爱的医务人员!

“逆行来湖北,来鄂州帮助我们战胜病魔……我的心都是暖暖的,想对你说:你们辛苦了……”

同一天,吴建丽收到了24床的患者一封温暖的感谢信。简单的一句“你们辛苦了”,让她落了泪。

贵州“把最好的留给鄂州”,鄂州“不讲任何条件做好一切服务”,无时无刻都在诠释着黔鄂一家亲。因此,我们相信,在“贵”人倾力相助下,何愁鄂州战“疫”不胜!

“这份深厚感情,百万鄂州人民会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