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战“疫”一线的有爱瞬间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战“疫”一线的有爱瞬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2-15 16: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战“疫”一线,是火线,更是风景线。连日来,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战“疫”一线,150余名党员干部挺身出战、英勇奋战,300余名志愿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个个暖心故事,在乡间小道、村民院落接连上演。

寒风中,党员坚守在路口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2月6日,已经在海龙镇龙泉村防控点值守了3天的陈其渊,指着路口的横幅,告诫准备进村走亲戚的贵C牌照小轿车驾驶员,让其吃了“闭门羹”。

陈其渊是龙泉村龙青组村民,共产党员,今年52岁。面对疫情严峻形势,龙泉村实行“封”村管控,急需人手到防控点轮班值守,陈其渊主动向村党组织请战,和村里的23名老党员奋战在全村战“疫”前线。

“作为一名党员,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大的事情我做不了,但是咱们村防卫工作,我一定要做好!”提起自己的选择,陈其渊话语铿锵,眼神坚毅。

古稀老人捐“种子款”

正月十一,贡米村百合组李庆华、王廷芬老两口,走进海龙镇疫情防控办公室。

“今天早上看到新闻说,疫情确诊的人数又增加了,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看着一连串的数字,心里觉得很难过,我想把种子钱娟给疫情一线,希望能尽一份力!”李大爷道明来意,

“这次先捐300块嘛,我本来打算打米过来捐的,但几百斤大米,我老两口实在挑不动……”李庆华老两口都已70多岁,平时靠卖点自家种的菜和米维持生计。

工作人员小钟正记录老两口的捐赠事宜,李大爷接过话:“我微信里钱多,但是我不晓得啷个捐钱,也不晓得转给谁,怕整错了,你帮我看看!”

6.5元、3.8元、4.5元......小钟翻看李大爷的微信支付记录,被这一串“数字”惊住了——这全是老爷子的卖菜钱啊!。

小钟提醒老人,“你们来捐钱,家里人晓得不?”

“她们晓得撒,我给幺姑娘打过电话,幺姑娘说让我们放心捐,种子钱她们包咯......”王奶奶的脸上漾起微笑。

小钟又问,“李大爷,你这钱想要捐到哪里去呢?”

老爷子语气坚定:“武汉!先暂时捐这些,过两天你们再来我们家,帮我扛米来捐!”

在与老两口的交谈中,小钟得知老两口还曾在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8年的雪灾等危难时刻奉献过爱心,而王奶奶去年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光了半辈子的积蓄……

贫困户送口罩

“等到等到,戴上口罩卖东西安全些......”

温泉村新华组村民陈关富一边从口袋里面掏出口罩,一边对正在给客户称瓜子的超市销售员喊道。

陈关富是海龙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党组织的帮助下,2019年,靠着勤劳的双手,陈关富一家2人成功脱贫。

“口罩这东西,现在金贵着呢,你怎么会有10几个呀?”销售员戴上口罩后问道。

“年前为种植葡萄储备的。看到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每天挨家挨户宣传,我想着把储存的口罩送给大家,帮咱们的干部们减轻点负担。”

不等售货员道谢,陈关富已向另一家超市跑去……

除了送口罩,陈关富还主动请缨,参与温泉村红旗路口防控点24小时轮班值守,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寒风无恙,事小情长。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送物资、守卡点、入组入户宣传、义务督导巡查……海龙镇不只党员干部在战斗,还有一群朴实善良村民紧随其后,齐心协力战“疫”情、众志成城保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坚如石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