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全链条“无接触”服务,助力餐厅把握复工机遇

2020-02-14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战略聚焦外卖”、“无接触配送”已经成为疫情之下全餐饮行业的共识。然而随着疫情发展,波及面不断扩大,餐企要应对的已经不止是安全送餐的问题,在对“无接触”的需求几乎覆盖了经营的每个方面。

当疫情爆发,在当前阶段外卖几乎成了餐企唯一“保命”的武器,除了原本就有外卖业务的餐企,不少原本做中餐、宴席,没有外卖业务的餐企,也纷纷推出外卖。

一方面,各种“宅家群众”现在更愿意选择外卖配送而非堂食;另一方面,此前为春节储备的食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营业,以减少损失、保持进账。美团在1月26日,行业首家推出“无接触配送”,帮助餐企完成疫期的安全营业。

但随着疫情的发展,从进货到菜品制作,再到配送,都被严格限制,餐饮经营困难重重。 这时候只有从餐企本身保证各环节的安全,才能自救,才能尽早复工,及时止损。为此,美团除了“无接触配送”,更推出了从上游到终端的全链条“无接触”服务,帮助餐企在疫期尽可能地保持正常营业,并保证复工的安全。 同时,很多专家、业内人士都在预测,疫后的餐饮业极可能出现新一轮变革。美团打通前端到终端全链条无接触服务的尝试,无疑将推动餐饮行业的数字化再升级,甚至可能影响疫后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形态。

“无接触配送”成餐企“救命稻草”

从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开始,大家才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餐饮开始陆续停止堂食。 但外卖安全吗?运送的过程会不会遭到污染?这恐怕是用户最担心的问题。

1.外卖平台不断进行“无接触”升级

所以仅3天后的26日,美团便以极快的速度响应,优先在武汉推出了“无接触配送”的试点。用户在下单时,可通过“订单备注”、电话、APP内消息系统等方式,与骑手协商一个指定位置放置餐食,比如公司前台、家门口等,送达后骑手通过电话和APP等渠道,通知用户自行取餐。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终端收餐环节的安全。

但问题又来了,无论是前台,还是家门口,都属于开放区域,随时有人经过、停留,餐食沾染病菌的可能还是比较高。1月30日,美团便将“无接触配送”进一步升级为了“智能取餐柜”,操作如同各型快递柜,还具有保温功能,首先在武汉、北京两地试运营。 智能取餐柜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配合小区医院等场所做好安全物业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打消了大众对外卖的疑虑,让外卖成为餐企的“救命稻草”。 为了让用户更加安心和放心,美团外卖继续加码安全保障措施,在“无接触配送”基础上升级推出“无接触安心送”。在无接触配送基础上,将厨师、打包员、骑手的健康情况及餐箱消毒情况等安全防护信息,以商家端和配送端的“电子卡+实体卡”形式更透明地呈现给顾客,确保无接触的同时,实现全过程食品安全信息可视化可追溯。

美团也考虑到不少中小商户“安心卡”打印、执行的难度,2月9日美团收银推出“安心卡”,商户可以在美团收银POS应用市场里自助下载“美团安心卡”App,连接小票打印机即可批量打印包含姓名、体温等信息的“安心卡”。

0

△安心卡示例

这一功能方便了想要随外卖配放“安心卡”的商户,也敦促一些没有“安心卡”打算的商户,配置“安心卡”,保证运营安全。

2.无接触点餐-收银系统功能升级

湖北之外,还有一些餐企没有选择完全休业,部分门店仍在运营,而且餐企无法承受无休止地歇业,各企业复工也是迫在眉睫,总要有餐企为他们提供餐饮。为避免病毒传播,北京、安徽、南京、青岛等地市场监管局纷纷制定细则,明确鼓励采用二维码扫码、网络订餐等“无接触点餐”服务方式,避免直接接触。 随后,美团外卖发布了业内首个《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从术语定义、平台信息服务能力、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界定了外卖平台推行“无接触配送”过程中的操作规范。除了外卖的流程,进一步规范了餐厅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环节的操作。 比如美团收银及时升级了手机点餐的功能,商家可以把专属的点餐二维码挂到餐厅外,消费者手机扫码“无接触点餐”后,后厨即可生成订单的餐品详情和订单号,制作、打包完成后,工作人员就把餐品送至取餐区域,供消费者自行领取。整个过程都避免了人与人的接触,保障了商户和消费者两个层面的安全。

  △顾客在门店外使用“无接触点餐”

在深圳市顺徕德·仙庙烧鸡门店,店长告诉记者,“使用美团‘无接触点餐’模式,可以在点餐、取餐等各个环节避免接触,同时我们在店内的配餐环节中也注意做好隔离,在保障双方安全的同时还最大化保障了餐厅的正常经营。”而在成都一家黑眼熊寿司门店,店长表示,使用了美团“无接触点餐”模式,餐厅经营更安全,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同时,美团也在美团、大众点评App端提供指引,上线“可自提”、“无接触自提”、“无接触外卖”、“无接触外卖/自提”等多个“无接触”系列标签,指引消费者找到身边可以提供“无接触”服务的餐厅,进一步支持餐企在疫期的运营。

随着疫情发展,“无接触”需求向上游延伸

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扩大,各城市、乡镇很多道路都进行了封闭,物流停送,餐饮供应链也面临断裂,复工期即将到来,如果没有供应的保障,已经损失惨重的餐企很难顺利复工。 喜家德在不久前推出的疫期作战计划中,就将采购、供应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大采平台疫情期间的工作做出了详细、严格的要求。

01

像海底捞、喜家德这样有自己供应链的大餐企,还能够通过各地的调配自行调节,但中小商户却难以保证供应链的顺畅。 美团旗下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迅速感知到餐企需求,开通商户可以一键开通的在线采购通道,在全国45个城市提供超过5万个商品储备。商户可根据餐厅采购需求选择食材,直接结算下单,次日送货上门,帮助中小餐饮商户足不出户解决食材问题,并且省时省力,让商户采购就像消费者点外卖一样简单。 而同时,仅在终端确保安全已经明显不够,喜家德等餐企也要求自己的供应链、中央工厂,做出更深层次的防疫行动。

快驴进货也全面启动供应端的“无接触配送”,司机配送全程佩戴口罩,到达商户门口后,电话通知商户门口自提,并确定卸货位置,商户到达指定位置清点商品确认无误,司机需拍照后操作签收。 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升级为了“四大保障”措施,包括全方位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和配送安全保障)、供给稳定保障、价格稳定保障、服务稳定保障。同时,还推出食材安心卡,附有当天每位食材分拣员、配送司机体温记录,及安全保障记录,进一步保证配送过程的卫生安全、监督。 除了餐企,快驴一系列服务、措施对很多连锁机构也非常实用。本次疫情对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非常严峻,养老院等机构餐厅的供给、配送需要更加严格、慎重。 和美团快驴合作的上海杨浦区高乐寿养老院副院长藏兰娣就说,“春节期间一些供货商就不送了,再加上疫情,有些食材很难在一个地方全部买到,而且来来往往送货的人很多,这是我们养老院的一个安全隐患。”但快驴推出的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极大地解决了这些机构的问题。

可以说,这次疫情的发展,对餐饮而言与2003年的非典大有不同,由于波及全国,从上游供应端到消费者终端,对餐饮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餐饮对“无接触”的需求也从终端上溯到了上游供应链,达到了空前的状态。 而美团全链条的一系列服务,不仅让餐企在社会运转几近停滞的状态下,尽可能地维持经营、减少损失,也让餐企能在上游有供应、安全有保障、终端减少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复工的时机,尽早进入正常运营状态。

全链条“无接触”疫情刚需,也是疫情推动的餐饮数字化升级

最近的餐饮圈可谓哀鸿遍野,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这是餐饮的“危”,但也是“机”,比如餐饮的数字化再升级。 经过这几年互联网洗涤的餐饮,已经显露出对数字化更大的需求,但由于各餐企发展阶段、战略不同,原本这一进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疫情,加快了这一进程,甚至可以说它在推动数字化再升级的一步到位。 正如美团在疫期推出的全链条“无接触”服务,几乎覆盖了餐饮门店运营除餐点制作外的几乎所有环节——

(1)快驴进货为商家提供“无接触配送”的食材进货;

(2)美团外卖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配送”的送餐服务;

(3)美团收银帮助商家可以自助打印记录厨师、打包员、骑手体温的“安心卡”;

(4)部分地区辅助商家落地堂食场景下的“无接触点餐”、“无接触取餐”。

再加上美团、大众点评App上线的“无接触”标签,美团外卖App上线的“无接触安心送”专区,能够给到商户一定的支持,可以帮助商户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尽可能地实现正常运营。 在疫情期间,这是几乎所有餐企的刚需,美团这一系列措施很好地帮助餐饮商户,为商家经营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得到商家广泛响应和推广。而从另一方面看,这其实也是未来餐饮的模样。 2017年到2018年前后,以无人货架、无人超市、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为代表的无人零售概念曾经走上风口浪尖,不少创业企业获得大笔融资,纷纷跑马圈扩张业务。但没过多久,这些企业都陷入深潭,裁员、倒闭现象不断。

然而我们不能说“无人”系列是错误的、没有市场的,只能说当时还不是它的时代,市场的进化需要时间,风口尚未到来。就像电商时代尚未到来时的阿里。 更智能、更高效,始终是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餐饮也不例外。 在疫情期间,以美团为首的一批企业,也在加速推进餐饮数字化的进程,包括无接触配送、手机点餐等发展,在提升餐饮安全卫生标准的同时,提高餐饮行业效率、降低成本。除了平台企业,瑞幸、喜茶、眉州东坡、西贝等一线企业,也都在推动无接触配送、无接触取餐服务。

0

就像非典之后电商的迅速崛起,从长远来看,美团推出的这一系列全链条的“无接触”解决方案,不仅是在当下为餐企的自救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服务、支持力量,也在餐饮行业沉淀了更安全、高效、节省人力的经营方式,推进餐饮行业的数字化再升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