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抗疫战斗”

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抗疫战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2-13 18: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日,青山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前,田文辉医生正在对医院一楼进行全面消杀。由于人手紧缺,口腔科的田医生负责抗疫期间的后勤保障和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消杀。(拾遗 摄)
2月8日,护士罗雅婷正在更换病人的氧气罐,接气口需要使劲用扳手才能拧紧。(拾遗 摄)

2月8日早上查房,隔离区负责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昊查看病人的CT影像。(拾遗 摄)

2月8日早上,隔离病区的护士站非常忙碌。(拾遗 摄)
2月8日早上查房时,病情好转的罗婆婆正在和自己的家人视频电话,医生纷纷上前打招呼,让家属放心。(拾遗 摄)
2月10日凌晨,做完所有计划工作后,值夜班的护士程娅萍坐靠在墙边放松。如果左边的呼叫机响起,她便要立即去病房查看情况。(拾遗 摄)
2月10日早晨,心电图科室的周文新医生正在护士休息室进行消杀。由于人手紧缺,周医生负责每日隔离病区的后勤保障,消杀以及清理医疗垃圾。(拾遗 摄)
2月10日,护士牛春娟正小心翼翼将空氧气罐搬至待更换的区域。身躯普遍瘦小的女护士们,挪动氧气罐既吃力又得小心。(拾遗 摄)
2月10日上午做完所有计划工作后,牛春娟在护士站享受了片刻的休息。(拾遗 摄)

2020年2月1日以来,谢恩梅所在的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上级要求清空三楼,紧急开设了一个疑似新冠肺炎和确诊轻中症患者的隔离病区。截至2月10日,仅有的30个床位已全部收满。作为临危受命的病区护士长,谢恩梅已经在隔离区守护了10天,从未离开。

这个隔离病区的建立,是为了落实上级“应检尽检、应收尽收”的要求,迅速收治隔离,切断传染源。谢恩梅回忆道:“2月1日那天下午,我们围在院子里开会。宣布名单时,25个小伙伴都很振奋,马上组了一个‘钢铁侠’微信群。”会后,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提困难,全部上三楼筹建隔离病区,大家搬床,运被子,拖氧气瓶。傍晚6点,由街道转送的患者就住了进来。

推开半清洁区的隔离门,右侧是医生办公室。王艳、何元杰、胡芳三位医生打开电脑记录,逐一查看患者的血相检查和血氧监测表,相互交流讨论治疗方案。中间的会诊台上,摆着一本交接班记录册,牛皮纸封面上印着“青山区第一医院”几个宋体字(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名)。

走出医生办公室,迎面是一个配液室,门口立着的标牌,上面写着“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落款为“青山区卫生健康局”。再迈一道房门,就是新冠肺炎轻中症患者的隔离治疗区,由综合一病区和惠民病房组成。 隔离治疗区的护士站,配有两台电脑,主要进行患者登记,问询病史,记录病程和护理记录。副护士长陈黎说,除了电脑录入,还要将患者带入病房,开展健康宣教,宣读住院须知,再通知管床医生,全部写入临床信息系统。

站内的小黑板上,写着“今日发烧:33床,35床,37床。告病危:无。供氧:38床,41床,42床,47床,57床,B8床。”护士罗雅婷说,抬眼就能看到,用心才能和病魔赛跑。

“今天的午餐有红烧泥鳅,”90后护士胡喆做完体温巡测登记,紧接着开始推车送餐。她先是洗手消毒,然后逐个敲门,将盒饭、酸奶送到患者的床头柜上。

护士长谢恩梅告诉记者,胡喆的家远在三环之外的白玉山,为做好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她已经连续10天就地住宿,守在隔离病区门口的宿舍里。还有护士程雯希、罗雅婷、胡文会、牛春娟等人,全部选择不回家。

正在隔离病区查房的苏杰医生说,她的妻子方欣供职于协和医院ICU病房,夫妻双方同时战斗在大江两岸的疫情救治第一线,“虽然都在武汉,但我们已经有20多天没见面了,就连微信对话,也很少同时在线”。

走出隔离病区,电梯口迎面悬挂着一个金色的铭牌“防治非典立功单位,青山区委区政府,2003年8月”。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