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早上查房,隔离区负责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昊查看病人的CT影像。(拾遗 摄)
2020年2月1日以来,谢恩梅所在的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上级要求清空三楼,紧急开设了一个疑似新冠肺炎和确诊轻中症患者的隔离病区。截至2月10日,仅有的30个床位已全部收满。作为临危受命的病区护士长,谢恩梅已经在隔离区守护了10天,从未离开。
这个隔离病区的建立,是为了落实上级“应检尽检、应收尽收”的要求,迅速收治隔离,切断传染源。谢恩梅回忆道:“2月1日那天下午,我们围在院子里开会。宣布名单时,25个小伙伴都很振奋,马上组了一个‘钢铁侠’微信群。”会后,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提困难,全部上三楼筹建隔离病区,大家搬床,运被子,拖氧气瓶。傍晚6点,由街道转送的患者就住了进来。
推开半清洁区的隔离门,右侧是医生办公室。王艳、何元杰、胡芳三位医生打开电脑记录,逐一查看患者的血相检查和血氧监测表,相互交流讨论治疗方案。中间的会诊台上,摆着一本交接班记录册,牛皮纸封面上印着“青山区第一医院”几个宋体字(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名)。
走出医生办公室,迎面是一个配液室,门口立着的标牌,上面写着“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落款为“青山区卫生健康局”。再迈一道房门,就是新冠肺炎轻中症患者的隔离治疗区,由综合一病区和惠民病房组成。 隔离治疗区的护士站,配有两台电脑,主要进行患者登记,问询病史,记录病程和护理记录。副护士长陈黎说,除了电脑录入,还要将患者带入病房,开展健康宣教,宣读住院须知,再通知管床医生,全部写入临床信息系统。
站内的小黑板上,写着“今日发烧:33床,35床,37床。告病危:无。供氧:38床,41床,42床,47床,57床,B8床。”护士罗雅婷说,抬眼就能看到,用心才能和病魔赛跑。
“今天的午餐有红烧泥鳅,”90后护士胡喆做完体温巡测登记,紧接着开始推车送餐。她先是洗手消毒,然后逐个敲门,将盒饭、酸奶送到患者的床头柜上。
护士长谢恩梅告诉记者,胡喆的家远在三环之外的白玉山,为做好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她已经连续10天就地住宿,守在隔离病区门口的宿舍里。还有护士程雯希、罗雅婷、胡文会、牛春娟等人,全部选择不回家。
正在隔离病区查房的苏杰医生说,她的妻子方欣供职于协和医院ICU病房,夫妻双方同时战斗在大江两岸的疫情救治第一线,“虽然都在武汉,但我们已经有20多天没见面了,就连微信对话,也很少同时在线”。
走出隔离病区,电梯口迎面悬挂着一个金色的铭牌“防治非典立功单位,青山区委区政府,2003年8月”。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