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截图
中国日报网2月10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会有多大的影响?这个问题牵动着全球投资人的心。外媒分析认为,尽管疫情会构成短期冲击,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趋势。文章强调,投资者的眼光应该超越短期波动,关注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增长前景,回报一定会令人满意。
新加坡《海峡时报》2月9日报道称,新冠病毒暴发无疑将对中国的旅游和零售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毋庸讳言,这可能会给第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长和公司盈利带来压力。不过,展望第一季度以后,我们认为病毒不太可能破坏中国的复苏势头。
宏观上,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达成,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缓解已大大促进全球商业信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各行业。此外,即便增长受到一定损害,中国决策者也还有足够余地来推出更多稳经济措施。
文章称,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应该是相对短暂的。从“非典”的经验来看,疫情尽管会对经济构成短期冲击,但不会改变经济中长期的趋势,中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当短暂,随后的复苏也十分明显。
“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禽流感、猪流感,这些疫情都没有破坏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如果大家不是只盯着(目前的)短期波动,而是关注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增长前景,就会发现中国市场仍极具吸引力。
去年,受美中贸易摩擦和经济增长担忧的影响,中国股市波动较大。尽管面临挑战,中国股票(A股和H股)均表现良好,去年回报率分别为35%和15%。同样,我们认为,中国的股市今年将继续提供可观回报,尤其是在前景变得更乐观的背景下。
信贷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政策支持可能触发向上趋势,因此今年盈利预计将出现回升。在经济改善和内需回弹的支撑下,加上国内市场的收入,中国企业的营业额应有所提高。
《南华早报》评论文章截图
香港《南华早报》2月10日也刊发评论文章称,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经济比2003年时更有弹性。
文章称,与“非典”期间相比,今天的中国拥有更有效的政策杠杆、更丰富的资源、更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许多倍,如今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增长引擎。
中国经济对病毒的抵御能力比2003年要强得多。现在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固,拥有更发达的“经济免疫系统”,包括更有效的政策手段、更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完善的生产和物流能力。
由于技术和服务的进步,消费已转向数字渠道,尽管人们避免出现在公共场所,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和流媒体服务填补了这一空缺。
随着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多款办公协作工具让数亿人能够远程工作。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比“非典”期间更加灵活。这使得中国在全力遏制新型病毒之时,经济仍能正常运转。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