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让割不断的文化血脉托起祖国和平统一的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2-06 1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西撒哈拉,一个距离中华大地万里之遥的神秘异域,因为台湾女作家三毛创作于1970年代的旅行笔记和生活随笔集《撒哈拉的故事》而吸引着海峡两岸众多三毛爱好者慕名来访。

三毛故居

三毛和爱人荷西在沙漠边上“阿雍城”(即今天西撒哈拉的主要城市阿尤恩)的生活说不上有多么奇幻壮阔,但在女作家随性恬淡的笔下,生活之美安静流淌,三毛也在岁月流转之间成为当代华语世界中一个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符号。

三毛故居

三毛这个文化符号的特殊之处,在于她身上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血脉。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在中华民族命运经历重大坎坷波折的20世纪,在海峡两岸骨肉亲情被迫隔绝的时期,三毛与宝岛台湾许多老一辈文坛人士一样,一直深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三毛这个笔名,即来自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

三毛撒哈拉酒店外景

2020年的初春,我来到阿尤恩,入住近年来新开的一家“三毛撒哈拉”酒店。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吸引华人游客的酒店,尽管这座小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观。前台小哥见我深夜到来,毫不吃惊,反倒是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很熟练地告诉我中国女作家故居地址该怎么走,随笔集里的“国家饭店”在哪里……

在阿尤恩小城街头,我眼前看到的是土黄色为主的异域风光,但心头却浮想起华夏大地翠绿的江南山水。1700年前,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山下为文人墨客兰亭相聚所作的随笔集写序,他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是啊,虽然今天的世界与1970年代多有不同,但海峡两岸的人们热爱三毛和她的文字,都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追寻,更是因为对中华文化血脉的共同依存。在社交网站上,海峡两岸人士记录探访三毛“阿雍城”故居的各种随笔博客乃至网络视频不一而足。令我尤其感动的,则是许多当代台湾年轻人对三毛真诚的热爱和缅怀。

三毛撒哈拉酒店内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采取种种措施意图淡化乃至斩断中华文化的血脉亲情,大力推进所谓“去中国化”进程,导致两岸同胞之间的正常交往遭到各种阻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三毛为代表的老一辈台湾文坛人士身上所闪耀的中华文化之光才弥足珍贵。特别是在台湾当局刻意制造消极负面语境下,三毛等老一辈作者充满真情的文字尤其能帮助宝岛年轻一代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写在最后,唯愿割不断的文化血脉托起祖国和平统一的未来!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