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观测到来自小行星的流星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1-21 11:05
2020-01-21 11: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围绕太阳的尘埃粒子撞击地球,会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流星体尘埃直径一般为毫米级,而数厘米大小的流星与地球相撞,人们会观测到比负4等级金星更明亮的火球。流星体多数为彗星接近太阳附近,其中的冰升华时释放出来,也有流星体起源于小行星。与彗星的蒸发成分不同,小行星如何释放流星体虽有各种假说,但尚未有定论。

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多地点观测到的2017年4月29日关西地区流星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SonotaCo Network”监视照相机群在12个地点观测得到的火球图片,计算出流星经过的路线。根据流星路线计算的流星体轨道,与近地小行星“(164121) 2003 YT1”的轨道基本一致,由此认为流星体源于该小行星。

该近地小行星是大小两个天体彼此互相围绕的双小行星。研究小组推测其原本为一个天体,由于自转速度加快一分为二,分裂时期至今不满一万年。如小行星分裂时释放出流星体,则与此次计算的轨道相符。按此次流星的大小,与地球相撞不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但更大的流星体或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能会对地球产生巨大破坏。因此近地小行星的监视,小行星释放物质的研究对保护地球非常重要。该研究成果对近地小行星潜在危险发出警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