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21日电(记者 王晓东)由人民政协报主办,人民政协网、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承办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据国家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例,截至2018年底,全国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达27.6万例,保守估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125万例。整体来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
不过,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疫情逐步由易感染危险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波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干预难度大,特别是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低龄化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卫处调研员樊泽民表示,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占同年龄段青年感染群体的17%。统计显示,2012年-2019年8年间,我国每年新报告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数由快速上升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稳。2016-2019年,15-24岁的青年学生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每年在3000例左右。
“虽然青少年学生感染者总数较少,但是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不掌握科学的知识,不具备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一旦有不健康行为就会给终身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做好学校艾滋病防治上不断完善政策,加强工作部署;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不断完善青少年艾滋病的防治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离不开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介绍,近年来,“青爱工程”成功构建了青少年性教育工作部门协同良性互动平台,建立了由卫生、教育、疾控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日常监测评估机制。经过14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青爱工程”所探索出的“青少年性教育防艾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所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惠及学生、教师和家长千万余上亿人次,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艾滋病防治民间力量体系的智慧和方案。
李斌介绍,截至2019年底,“青爱工程”已在全国26个省(区、市) 73个地区援建青爱小屋1100所,累计培训师资1万余人次,救助受艾滋病影响的特困儿童、青少年3.2万余人次,对推动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表示,艾滋病不仅影响青少年、影响整个人群,还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而且艾滋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防治艾滋病刻不容缓。为此,他建议,一是艾滋病防治教育要与性教育相结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普及。二是利用先进技术将性生活隔防措施科学化。三是持续进行新药研发,强化艾滋病防治,将艾滋病流行水平降到最低。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桑爱玲表示,艾滋病疫情在全球已存在40余年,但当下依然在年轻人中有新发感染,应思考如何给年轻人提供相应的生命技能,使他们远离艾滋病的感染,更好地保护生殖健康。她建议,应将性教育提前到中小学时期。“有证据表明,对青少年进行过早的性教育,不仅不会诱导青少年进行不好的性行为,反而会帮助他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会上,来自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和浙江温州市教委、卫健委、疾控中心,部分群团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负责人分别就加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积极建言。
(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