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龄儿童入园率将超85%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1-14 12:15
2020-01-14 12: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各类幼师建统一培训体系

  朱敏提到,在增加普惠幼儿园的同时,要加强幼师队伍的管理。“北京本地的学前教育师资短缺,民办幼儿园师资大多来自外地。”朱敏认为,这也是目前幼师队伍流动性相对大的原因之一。“要提高幼师的地位,吸引更多人愿意从事幼师行业。”

  享受同样的培训机会,也是委员们呼吁的内容之一。朱敏说,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公办园、民办园教师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培训机会,可以参加同样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幼师的师资水平。

  其实,最近几年本市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师范生的招生规模。去年市教委发布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明确要增加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师范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鼓励相关高校通过与普通高中贯通培养、调整专业结构等方式,重点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这些目标预计2022年前陆续落地,力争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显著提升。

  普惠园应建动态管理机制

  “普惠园还非常稚嫩,一定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朱敏委员特意强调,本市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深入一线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举个例子,原本一些小区配套民办园转为普惠园后,受到学位限制,入园“门槛”变相增加。“调研发现,出生证、房产证、户口本、父母双方的工作证明等都成了必备的入园条件。”耿晓东说,这些就需要政府统筹考虑,提前布局。“可以将3至6岁孩子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体系中。”

  市教委介绍,去年本市新建、改扩建138所幼儿园,新增3万个学前学位,一定程度缓解了“入园难”问题。此次市政协全会上,委员们纷纷为学前教育继续增加学位出谋划策。“挖掘教育系统内资源,利用少年宫、职高等闲置资源,改扩建成幼儿园或办学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园或利用空余教室举办普惠班”……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李建丽建议,要考虑新老生家长的多元需求,研究过渡性政策,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同时,要深入调研,采取一地一议的方式,推进提升普惠率的工作进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