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第一股UCloud优刻得今日网申,如何看待投资价值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1-08 11:13
2020-01-08 1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58,500,000股,申购代码:787158,发行价格:33.23 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9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9万元。目前市盈率181.85倍。

在以高科技公司为主流的科创板中,如何正确预判公司的投资价值,可能会成为投资者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的问题。

估值多元化时代来临 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要想正确地进行估值,就必须对公司属性及其所处行业环境拥有充分的了解。

首先,科创板生来就带有极强的高科技属性。

3月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明确鼓励上科创板的企业有以下类型:(一)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二)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

其次,在之后的上市审核中,科创属性、核心技术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认定甚至是研发人员薪酬等也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高科技公司已然成为科创板的主流。但是,这些方向的科研类公司认知难度大,专业性强,单一的估值方法不可能覆盖所有行业的上市公司,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目前市场上相对估值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此处我们着重分析相对估值法)。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估值方法有市盈率(P/E)、市销率(P/S)、市净率(P/B)、市盈增长比率(PEG)、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等,各类估值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在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需要做到量体裁衣。

具体到各种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同样实施注册制的港交所可以为科创板提供一些借鉴。港股投资者对传统的消费类企业也常用市盈率(P/E)估值,对周期类与金融类公司常用市净率(P/B)估值,对成长型的高科技公司常用运用PEG、PS、EV/EBITDA等多种估值方法。

我们对上述提及的估值方法的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及相应优缺点做出整理,具体如下所示:

收入比利润更反映成长性 P/S估值法与云计算行业更为契合

具体到云计算行业中,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在对云计算行业内的公司进行估值时,市销率(P/S)是更适宜的估值方式。

云计算行业根据所提供的服务不同,可分为IaaS、PaaS和SaaS三种模式,当前已经登陆科创板或者有望在科创板上市的云计算公司均多以前两种模式为主。云计算公司目前大多仍处于成长期,随着市场需求逐渐打开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受到前期高额研发投入影响,公司往往难以实现稳定盈利。

以云计算第一股UCloud为例,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网络、存储等IaaS和基础PaaS产品,在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分散的当下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

公司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收入规模一直快速增长,但科创企业在发展初期投入较高,公司虽然在2017年首次实现盈利,但利润指标波动较大。

Choice数据显示,2016~2018年度和2019年1-6月,UCloud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8.40亿元、11.87亿元和6.99亿元,2017年度和2018年度同比分别增长62.60%和41.39%;2019年1-6月较2018年1-6月同比增长32.13%;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7271.82万元、8997.86万元、778.44万元。

由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本身是一种“重资产”服务模式,需要较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长期的运营技术经验积累,具备极强的规模效应,对于企业自身的资金规模和业务水平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因此,UCloud的前期长期亏损后期获利符合行业发展规律,而由于IaaS模式具备较强的规模效应,一旦优势开始显现,将产生马太效应,并通过价格、性能和服务为企业建立起较宽的“护城河”。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P/E值就会随着净利润的波动产生较大起伏,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估值水平,而P/S值则因与营收而非净利润挂钩相比之下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这在已上市的企业中并非无例可循。

美股上市公司万国数据(GDS.O)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和服务商,公司数据中心分布于国内核心经济枢纽,客户主要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 机构、电信与IT服务提供商等。

与其他云计算公司相似,2014-2018年万国数据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仍尚未达到盈亏平衡,因此应采用PS对公司进行估值。

万国数据于2016年11月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们选取了美股云计算行业的15家公司,提取了这些公司在万国数据上市前一日的PS值,得出行业平均PS为8.6X,上下浮动10%后为7.7X-9.5X的区间。万国数据2015年实现收入7.04亿元,对应市值区间为54-67亿元,公司上市首日市值66亿元,符合市值区间的预测,验证了PS估值的适用性。

中立安全,客户为先 这样的云计算第一股值得投资

其实,从源头上来讲,估值方法只是投资者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数据量化时计算期间应用逻辑与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也难言万无一失,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成色如何,是否具有更多的投资亮点。

首先,从自身实力和业务层面来讲,UCloud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中立云计算、客户为先的企业价值观,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纯粹做云,不做业务,不做SaaS、不从事下游客户的业务,不会与客户发生业务上的竞争,使得客户的业务、数据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较高的保障。

与此同时,公司还深耕用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在研发初期由产品经理从客户及销售事业部搜集客户需求和产品特征,进行针对性研发,不断推出适合行业特定或客户需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其次,作为一个处于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UCloud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

UCloud拥有极为强大的研发团队。企业创始人季昕华曾被称为“中国首代网络安全专家”,曾任盛大在线副总裁、首席安全官、盛大云CEO,还在华为做过两年安全部经理,又加盟腾讯担任了5年的安全中心副总经理;COO华琨曾就职于腾讯, 全面负责腾讯开放平台、Qzone、QQ农场、QQ会员、电商平台等业务的运营服务,历任运营经理、运营总监等运营服务核心岗位;CTO莫显峰曾就职于东软、华为、腾讯,历任研发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高级副总裁陈晓建也是先后就职于思科,VMware,腾讯等多家企业,在核心交换机、虚拟化、服务器硬件、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册员工总数为1,046人,其中研发人员539人,占全体在册员工的51.53%。

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保持在10%以上。

  最后,UCloud所处行业本身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058.00亿美元,较2017年的2,602.00亿美元增长17.52%。根据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00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99%。

而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中,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长最快。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同比2017年增长66.82%。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基数的不断扩大,增速有所放缓,但根据IDC预计,到2021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仍将保持33.64%的高增速,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增速则保持在20%上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