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助力青少年发展研讨会:短视频成青少年教育新工具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9-12-30 15:48
2019-12-30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已成为青少年认知更大的世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实现更好自我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又如何利用短视频帮助青少年成长?12月27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短视频助力青少年发展”圆桌研讨会上,来自学界、新闻界和短视频行业的代表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短视频是青少年教育新工具

出生于21世纪的青少年是“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他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

作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提到,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新工具。

图片1.jpg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教育工具的出现,让我们充满了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研讨会上提到,短视频有丰富的内容,包含了传统精粹、世界万象、基础教育、成长进修、自然科普和社会通识,为培养文理兼备的青少年打开更广的通路。短视频生动而有趣味,它的表达非常受欢迎,还有广泛的受众资源,具有点亮兴趣、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激励实践的学习价值,它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外延和补充。此外,由于短视频具有生动、普惠的特点,所以在推动教育的普惠和公平,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方面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片2.jpg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院长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认为,短视频艺术教育正呈现主流态势。短视频中涉及的艺术门类非常丰富,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影视、戏剧等。而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多数都是通过短视频来实现的。

那么短视频如何与教育相结合?段鹏建议,一方面,短视频可以与现行教育体系中的课程相结合,弥补纸质教材在易接受性和全面性上的局限。比如,四川广元中学的化学教师向波,在抖音上录制视频,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化学知识,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另一方面,短视频可以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拓展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例如抖音上有大量教育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包括中国好邻居拖起将要坠楼的孩童,陌生阿姨在“半马”比赛中一路陪跑轮椅女孩等。

鼓励青少年参与短视频创作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认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既是网络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网络内容的生产者,如果能提升他们的视频制作技能及鉴赏素养,那么几亿新生力量将会从根本上改善令全社会担忧的网络风险现状。

中国教育电视台曾经就视频制作技能和素养问题,对北京和上海的中小学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全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有关信息。结果显示,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一线城市的中小学生普遍自主性较强,证明孩子们在视频创作方面有热情、有兴趣、有创作表达的欲望。特别是科普题材类的视频创作,由于更具体、更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而更受青少年青睐。

“视频制作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成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陈宏指出,各种视频平台的火爆加速了全球青少年进入生产、观看、分享短视频的时代。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强化视频制作教育刻不容缓。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视频制作教育特别是科普类视频制作教育应在全国中小学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同时配以相应的激励和促进措施。

持续提升短视频内容水平

多位与会专家提到,短视频要为青少年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短视频内容水平,持续引进优质内容。

图片3.jpg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高级项目经理朱文辰)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高级项目经理朱文辰建议,短视频平台应该继续加强对优秀知识创作者,包括优秀知识类短视频的扶持,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在平台上讲知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在平台上学习知识。

胡智锋为短视频美育的未来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需要建立标准,否则猎奇的内容可能让短视频的内容水准极大下降; 第二,提升专业度。目前戏曲、舞蹈、音乐等领域已有不少专业人士开始介入,但总体说来,专业人士参与短视频的制作、生产和传播还比较有限,行业需要吸纳更多专业人士来提高短视频的审美水准;第三,引领审美,即建构网络短视频的审美观。短视频总体倾向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偏向于生活本身的打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将庸俗、低俗和恶俗的东西剔除出去,将审美的品质逐渐提升,这样才能使短视频美育在未来产生正向作用。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也加入到青少年教育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中来,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中国教育电视台青少年中心总监蒋涛提到,电视内容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能发挥很多作用,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例,多年以来积累了大量优质的节目素材。他们将这些素材进行碎片化,以短视频的形式用于教育教学。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与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打造的家教短视频节目在抖音收获了1.4亿的播放量。

主持研讨会的中华文化促进会美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认为,面对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内容,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尤为重要。比如抖音成立了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发布《青少年移动互联网词典》,通过旧词新解的形式,就青少年上网保护隐私、反对欺凌、识别诈骗、保护身心等方面给出正向指引。抖音还与团中央权益部联合发起“安全过一夏——暑期安全宣传月”活动,发布《我会保护我自己》系列动画短视频,讲解安全知识。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