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雷军的三天两度称赞 解开武汉最大“米家”的建造密码

2019-12-30 09: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光谷速度”,“远超我的预期”,“我觉得这样的神话,以前只在深圳听说过”,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山软件集团董事长雷军三天两度称赞小米武汉总部的建造。

`

小米武汉总部的建造凭什么引得了雷军这样不吝言辞地称赞呢?昨日,记者来到小米武汉总部一探究竟,其建造方正是“深圳速度”的缔造者中建三局一公司,解开其建造过程中的“密码”。

极致速度:依托优质管理

2018年8月,小米集团决定在光谷建设小米武汉总部。建筑企业闻风而动,都想借助承建小米武汉总部赢得更好的品牌。最终,小米武汉总部“花落”中建三局,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施工建造。

2

小米武汉总部是中建三局与小米集团合作的首个项目。小米武汉总部能否保质保量在规定期限交付使用,可能影响到双方的再次合作。“尽管有压力,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按时保质地完成交付。35年前我们在深圳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2018年我们仅用112天就完成了雄安新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完美交付。”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红涛说。

拿到中标通知书,中建三局一公司就成立了项目管理团队,制定了“三级四线”总控计划,充分发挥EPC集成管理优势。所谓“三级四线”总控计划是指:纵向上设立分公司机关、项目层、专业分包三级权责界面;横向上制定报批报建、设计管理、建造管理、招采管理四路齐头并进的节点计划。

建造实施过程中,各层级分工明确,施工节奏如行云流水,一路畅通。中建三局小米武汉总部项目经理尹文胜介绍,合理的工期计划和强大的执行力,是项目快速完工的根本保障。融合四条线路的关键节点,严格跟踪各计划关键项及关联时间节点的落实。

3

为了节约时间,项目团队还与设计方紧密联动,严格把控各区域图纸设计进度,提前深化图纸设计。“这样,我们拿到图纸后,就可以第一时间按图施工,避免了因为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相符而需要反复修改、延误工期。”质量负责人许浩说。

12月18日,小米武汉总部开园,仅用358天便宣告建成,雷军称赞项目团队创造了“光谷速度”。

极度智能:搭建云端“智慧脑”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建筑既需要一砖一瓦的垒筑,更需要运筹帷幄。对中建三局小米武汉总部项目来说,“运筹帷幄”就是搭建云端“智慧脑”。记者在项目总工程师江权的办公室看到,他坐在电脑前移动鼠标,点击屏幕就可以查看项目设计、建造、安全、环保各方面的运行状况。足不出户管好项目、举手之间处理险情,这幅科幻图景正是项目智慧建造运用的真实写照。

江权介绍,项目建立基于BIM应用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与中建三局一公司自主开发的项目应用综合管理系统IMS、决策支持系统DSS、施工现场管理系统PMS和移动端应用IMS相关联,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人员、材料、环境和大型设备实现智能半自动化管理。

项目通过无人机每日航拍和分布在各角度的多个摄像头,项目从宏观到细节的每处影像都完整呈现在电脑和移动端平台,仅需切换画面便可查看现场进度和劳务人员作业状况。依靠图像识别算法,系统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的工人,通知安全人员前去查看具体情况;配合烟雾探测器,发现火苗后启动喷淋头洒水处理,同时提醒管理人员作进一步处理。

“我们还通过智慧设备对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管控。”江权说。管理和作业人员都佩戴内含芯片的安全帽和智能手环,精确记录每个人的位置和停留时间,并将信息汇总至项目BIM模型,实时反应项目全员的行动轨迹和作业时长。系统会“特别关注”靠近临边洞口等危险区域人员,操纵安全帽产生震荡来提醒他们关注周边环境。

除了这些,项目云端“智慧脑”还包括智能监控设备、智能监测环境。项目入口门禁、电梯和塔吊设备间实行严格实名制管理,须得“人、帽、环”一致方可进入现场、操作设备。塔吊驾驶室内安装监控设备,管理人员可随时检查司机是否违章操作。塔吊吊钩安装碰撞预警器及监控探头,避免因司机视野盲区引发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均可通过平台和移动端实时了解吊钩运行情况。智能水电表和粉尘监测仪器,采集各区域的水电消耗及相关参数、噪音和扬尘等颗粒物分布信息,对超出警戒值的数据发出预警。管理人员通过BIM平台可分析比较各区域能耗状况,远程查看环境指数、操纵洒水降尘。

极端品质:树立光谷新地标

12月20日,雷军在全球第四届楚商大会上再次表示:“小米的武汉总部大厦从去年11月25号奠基动工到全部完成,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点远超了我自己的预期。我觉得这样的神话,以前只在深圳听说过。”超出雷军预期不仅有建造速度,还有建造质量。

漫步园区,最先吸引注意的便是园区临街外墙和展示楼的青色外壁。精致而细腻的混凝土墙面如同婴儿皮肤般光滑,点缀其上的孔眼、蝉缝等纹理,显出一种古朴素雅之美。

“这几面清水墙真是花了巨大的心血。”项目总工江权苦笑说。“团队中没有一人有过清水墙施工经验,我们只能四处搜集资料逐步摸索。”第一次实验,浇筑出的外墙颜色深浅分布不均,许多拼缝错位,表面也不光滑。“就像人脸上长了许多麻子。”第二次实验,团队对全过程精细管控:优化混凝土原料配比,降低粉煤灰用量,成品颜色更纯正;专人监督搅拌站从原材搅拌到运输供应的每步环节;固定混凝土模板用的普通钢管更换为方圆加固件,拼缝更整齐;浇筑时侧面增设一支平板振动棒,避免产生气泡眼。第二次的成品获得专程从日本赶来的小米武汉总部设计师长田直之认可。项目团队并没有满足,计划在墙面上每隔50厘米设置一条明缝,与建筑主体幕墙上的栅栏装饰相呼应。本以为手到擒来,没想到在混凝土养护阶段,武汉因雨雪天气温度直降近10摄氏度。“第三次成品上的空鼓、蜂窝极其严重,但因为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这项技术,心里是有底气的。”江权说道。第四次实验,项目团队信心十足,直接申请制作实体样板。原材料检查、全过程旁站、温度控制、精心养护……7天后拆模,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除了清水墙,项目还采取许多精致工艺:钢结构框架、砌体排布、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和净高分析都依托项目BIM 三维模型,模拟施工方案直至成熟;弃用一般房建项目使用的普通砌块,选用更加细腻的精确砌块,并采用Revit软件模拟出每块砌块的分布和相互间的咬合分布,确保整面砌体墙平整又稳定,省时又节材。一系列精工手段,建造光谷新“网红打卡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