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骨头的卢老师”:抖音是我与世界分享知识的超级链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9-12-25 08:58
2019-12-25 0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抖音“2019DOU知创作者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知识·创造·美好”为主题,展示了中国首个短视频知识普惠行动“DOU知计划”的首年“成绩单”:截至12月2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4万名,这些优质知识内容创作者累计创作了1985万条优质知识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1.9万亿;他们创作的知识内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过了52.1亿次,日均点赞量超过1.6亿次,每一条知识短视频,触达了近10万人次。这意味着,短视频已经成为向大众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抖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知识普惠平台。

大会同时表彰了今年在短视频知识普惠方面贡献突出的抖音知识创作者。抖音古生物知识内容创作者“玩骨头的卢老师”被评为“抖音最酷科学家”,其运营者卢静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是一名古生物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

图片1.jpg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

“抖音让我发现了一条跟世界分享知识的超级链接,抖音上的粉丝是我在普及生命演化科学知识的这条道路上大阔步走下去的最强动力。”卢静表示:“我们研究动物的骨头,还有古代生命遗留的化石,并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更是打开一扇扇的窗口,探索我们每个人身处的自然世界从何而来。从这一点来说我分享的故事虽然往往有幽默轻松的形式,但也都有着宏大的背景意义。”

以下是“玩骨头的卢老师”卢静演讲全文:

我是卢静,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我是研究生命演化的科学家,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生命的壮阔和美丽,以及世界万物演化的奥秘。我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四亿年前的鱼是怎么样一步步爬上陆地的。鱼类登上陆地后,就演化成青蛙、蜥蜴、恐龙、鸟兽和人类自身。我的研究方向其实还是挺冷门的,全世界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也不过几十个人。那么,我是怎么会来抖音凑热闹的呢?其实,我接触到抖音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社的张萌群,他在做一些短视频科普节目,在抖音上进行推广宣传。其中有一条跟鱼类演化有关的视频他请我帮他把关,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短视频科普形式,当时就觉得非常好,产生了在抖音平台上 做一些与古代生物还有生命演化相关的科普短视频的想法。

我是一个急性子,想到了,觉得好,就要去做。接着就是在张萌群帮助下知道了抖音有抖知计划。坦率的说,作为80后的 老阿姨,我在今年6月以前都是没有安装抖音的,抖音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年轻人唱唱歌跳跳舞的app。真正开始接触后我才知道“DOU知计划”和抖音这个大平台的无限可能。

我做了很多年古代动物的基础研究,古代动物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骨骼保存下来,所以我和各种动物的骨头打了好多年交道,有无数关于骨头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但是前期准备中就发现,直接去跟大家讲这些骨头的构造,出来的效果会很干巴巴,因为很多背景知识的东西大家并不熟悉。所以我们就想到通过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那么大家日常生活最多接触到骨头的机会是什么呢?那当然就是餐桌上啦,所以就想到通过拼装常见食物的骨头,引起大家对骨头的兴趣。

因为研究鱼类,所以我们拍的第一个视频是吃鱼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给自己选了一个超难的开头。鱼的骨头在常见动物中是最多、最复杂的,而且刚吃完的鱼骨头油乎乎的一点都不好搭、不好粘,加上我自己也不是专业做骨骼标本的技术师傅,第一个视频从下午5点一直录到晚上10点多,整整七八个小时。后来吃黄焖鸡、吃烤鸭,拼得也相当辛苦,但是我坚持自己动手,真材实料,拼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总算,抖音上的朋友们对这种形式“相当买账”,我们的付出有了相应的回报。而且这种正反馈不仅仅体现在播放量和点赞数上。放吃鸡视频的时候,有好多位朋友留言说,鸡的骨头怎么和恐龙的这么像!我一下子就觉得我们的科普踩到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鸡作为一种鸟类,确实是恐龙演化来的,鸡的骨骼从恐龙的骨骼上传承了很多很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如果有肌肉、皮肤和羽毛的覆盖,就很难看出来。

我们研究动物的骨头,还有古代生命遗留的化石,并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更是打开一扇扇的窗口,探索我们每个人身处的自然世界从何而来。从这一点来说, 我分享的故事,虽然往往有幽默轻松的形式,但也都有着宏大的背景意义。

在这里我也想谢谢抖音,谢谢“DOU知计划”,当然还有抖音上千千万万看过我的视频,给我点赞,还有在留言中给我鼓励的朋友们,这半年来在抖音上做科普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奇妙体验。你们让我发现了一条跟世界分享我的知识的超级链接,你们是我在普及生命演化科学知识的这条道路上大阔步走下去的最强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