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

此次座谈会围绕两书英文版海外传播,以讲好中国的宗教学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宗教学声音为切入点,就如何增强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力度,提高中国图书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 2019-12-23 15: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23日电 近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两书的英文版相继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英文版海外传播座谈会在京召开。此次座谈会围绕两书英文版海外传播,以讲好中国的宗教学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宗教学声音为切入点,就如何增强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力度,提高中国图书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在致辞中讲到,“理解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的宏大叙事,要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国宗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是帮助中国读者乃至世界读者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成果的一扇窗口、一把钥匙,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宗教的偏见及对中国宗教政策的误解,对加强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学术沟通、精神理解等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如何利用更多有效平台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两本书独特的学术和文化价值,真正发挥其世界影响力,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和读者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社科社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为两本书的作者/主编,他讲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书是对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思想、信仰的传统做了一个梳理,对中国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文化进行了充分地说明。《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一书则展示了当代中国对于宗教的理解,反映了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特色与成果。卓新平说,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有开放型的态势,这两本书的“走出去”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学术研讨的开明性、开放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志着中国的宗教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正从以往的边缘的地位走向世界学术舞台的中心,非常有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何明星认为,应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人才,做到中国学术出版的三个“跨”,即图书出版跨语种、图书市场跨国别、人才队伍跨国际。此外,结合近些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和海外馆藏发布研究等前沿性研究,针对海外传播效果,何明星还提出要坚持“大众化”和“专业化”并举,撬动国际大众市场和学术专业化市场。

其他出席的专家、学者也结合个人学术领域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谈了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切身体会,对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国“走出去”图书海外传播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英文版《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书名为Religious Faith of the Chinese,由Springer Nature出版,是其”China Insights”书系的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英文书名为Contemporary Religious Studies in China, 即将由Paths International Ltd. 出版。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区图书项目总监李琰提到这类书籍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宏观上和微观上的信息,纸质版为按需出版,电子版的下载阅读量也“比较高”。她还分享了国际合作出版学术书籍的心得和经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