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布

2019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20 18: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20日电(记者 张怡)2019年12月20日,华侨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19年《华侨华人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东南亚华侨华人移民与20世纪在美新移民举办的华文学校(中文学校),在侨居国面临着正规教育体系开展汉语教学的运营难题。东南亚华裔混血族群“土生华人”为研究南洋地区族群交流、文明互动提供了绝佳样本。泰国中文教育空前高涨,而加拿大华人移民家庭中母语中文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东南亚华裔青少年来华留学意愿有所下降,增速趋于平缓。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正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华侨华人家族慈善已经成为世界慈善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华人社团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影响力有下降趋势,华人家族企业在印尼经济转型下面临着企业转型发展与接班传承的双重考验。

2019年12月20日,华侨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19年《华侨华人蓝皮书》 中国日报 张怡 摄

泰国出现中文热,中文已成为泰国除英文外的第二大外语

蓝皮书指出,泰国中文教育空前高涨。2006年至今,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地开花,汉语教学范围迅速扩大,学中文的人数成倍增长。2010年,相比5年前,泰国有汉语课程的学校由100多所增加到了1600多所,学生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了56万人。目前,现泰国总人口6700万,也就是不到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学中文,中文已成为泰国除英文外的第二大外语。根据泰国教育部2010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公立中小学学习中文的学生总数为206423人,而学习其他语种的分别是:日语34000人,法语32392人,韩语10030人,德语2200人,西班牙语80人,俄语75人。学中文的人数是学日文的6倍之多。

出现这种中文热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崛起。这种变化使泰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关注中国。二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援助和支持。在寻求中国的汉语教学援助方面,泰国是最积极、最配合和最急切的,中国国家汉办也是把对泰国的援助放在突出位置。三是泰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仅2006~2010年,泰国看守政府追加投入汉语教学的经费预算就达5.29亿泰铢(约合1.3亿元人民币)。四是泰王室,尤其是诗琳通公主在推广中文教学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诗琳通公主是泰国汉语教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她利用特殊身份为泰国汉语教育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泰国华文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蓬勃高涨的巅峰,也有衰落停滞的低谷,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正常的健康发展轨道。泰国政府当前大力推广汉语教学的政策既有利于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也有利于泰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正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蓝皮书指出,海外华侨华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民团体之一,全球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各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团体涉及贸易、科教和文化等领域,规模不断壮大、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全球华侨华人中,有4000多万人口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中新经济走廊是华侨华人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有华侨华人总数的95%以上。同时中新经济走廊也是华侨华人密度最高的区域,该走廊每一百个人里就有6个是华裔,这一比例远超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长期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稳固互信的合作关系,其中以华侨华人为桥梁的民间交流作为官方交往的有效补充,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海外华侨华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裔主要是经商群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华商主要分布于中新经济走廊,涉及行业广泛,包括食品饮料、房地产、银行业、烟草航运等。其次,华侨华人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又汲取侨居国的文明和风土人情,能够游弋于两种文化之间,日益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再次,华侨华人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具有通晓双边市场运作规则、拥有双边人脉关系和沟通渠道等优势,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投资方向,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减少贸易摩擦,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给华侨华人群体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赢得更多主动权。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成为世界慈善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蓝皮书指出,自1986年我国第一家家族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家族慈善基金会268家,占全国基金会总量的4%,家族慈善将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嘉诚家族基金会自1980年创立以来,慈善活动持续不断,且范围逐渐扩大、领域逐渐拓宽,项目遍及27个国家及地区,协助多家医院、学校和大学,项目涵盖教育、医疗、救灾等多个领域。谢国民家族通过个人和家族企业——正大集团进行捐赠,除了产业投资外,还特别注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正大农牧食品、零售、制药、工业、地产、金融等事业板块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和捐助捐赠,涵盖了教育、科研、文体、扶贫、救灾等领域,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以及抗击非典、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等。据不完全统计,其公益慈善捐助捐赠总额近16亿元人民币。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文化规范要求他们必须关照新近从老家出来的人,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老家乡亲们的尊重,实现守望相助。另一方面,海外移民建立起虚拟的亲缘群体去加强族群内部的团结互助。

华侨华人家族慈善也深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如潮汕善堂,通过多种方式告诉信众要多做善事。在华人公益慈善文化中,基督教和人道主义的观念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基督宗教的深深影响下,海外华人基督徒形成了即时捐赠和“取之社会,还之社会”的理念,将积极献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看成“对神的侍奉”。

目前,华侨华人家族慈善主要以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慈善活动。对于公益性质的基金会来说,国外家族基金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且监督较为严格,而华侨华人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则比较多样。如邵逸夫奖基金会于2003年5月获香港税务局批准成为慈善机构。该基金会始创成员为邵方逸华女士、马临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并下设理事会和评审会。

从传承的角度看,家族慈善延续家族的价值观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通过慈善上一辈树立了乐善好施的楷模,让下一代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并进一步从价值观塑造角度影响家族传人。与家族慈善第一代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往往成长于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接受较为先进的教育,在慈善行动中,他们更关注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化的程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华侨华人家族慈善逐步打造出具有中西特色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华人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具有丰富多样的治理结构和较为成功的代际传承,预示着华侨华人家族一代又一代将慈善事业做大做强。

(张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