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女士周日下午在马德里宣布联合国第25届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5)闭幕式时,大多人的心情可用解脱,失望和愤怒来表示。
大会本来周五下午6点就结束,但因各方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分歧难以调和,不得不一拖再拖。不要说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通宵达旦马拉松式的谈判后,已疲惫不堪,有的声音嘶哑,就连我们跟踪报道的记者也被闭幕式时间10余次的改变(从周六半夜,到周日凌晨2点,又改到5点,上午8点,9点)折腾得精疲力尽。
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周五还在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内。周日会议一闭幕,他马上发推表示自己对会议结果失望。他说国际社会在更雄心勃勃地去减排、适应气候变化及提供资金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失去了一次重要机会。
会议失败的主因是各国在COP25文件关于巴黎气候协定第6和第8条款描述上分歧严重。第6条款是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但以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为首的一些国家和大部分国家意见相左。巴西认为自己拥有的包括亚马逊雨林在内的主要碳汇(carbon sink)应计入其减排目标,同时保护森林获得的碳信用也可出售给它国,以计入它们的排放计划。批评者称此做法是重复计算,将破坏碳交易体系。由哥斯达黎加挑头的31国表示如果允许澳大利亚和巴西这样做,那完全不可能达到控制温度上升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
巴黎协定第8条款是有关因气候危害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赔偿问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并答应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基金目标。
但经合组织(OECD)报告显示2017年该资金兑现只有710亿美元,而2016年更只有580亿美元,离目标很远。代表非洲国家的埃及外交官那舍(Mohamed Nasr)周日痛批发达国家不兑现承诺,他表示很多国家为此非常担忧。他的话音一落代表们就迸发出一阵掌声。
在2013年联合国第19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制定了华沙国际机制来处理相关事宜。但这次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阻止文本中出现他们应该为历史上碳排放负责的文字,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异常愤怒。
法国前环境部长图比亚娜是巴黎协定的功臣,他表示美国现在一点不帮忙,而其它发达国家也正在观望美国大选,造成一种观望心态。
几内亚负责的外交官表示美国采取拖延等策略让他们什么也得不到。他表示其它发达国家,如欧盟、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应该与美国划清界限,而不是躲在美国这个气候罪犯的背后。
毫无疑问,美国这次是众矢之的。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打击巨大。美国上月初正式开始了退出巴黎协定进程,整个过程在明年11月4日结束,正好是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之后一天。民主党候选人,从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前副总统拜登到参议员桑德斯和华伦都表示如果当选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而布隆伯格更是赶到马德里会场为与会者打气。他表示美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
欧盟和一些岛国对各国没能在COP25上表现更大的减排雄心表示失望。欧盟上周刚刚推出绿色协议(Green Deal),力争在2050年成为世界首个碳中和(climate neutral)的大陆。为此欧盟还计划征收碳边境税,并在双边贸易协定中将气候变化写入其中。
不少岛国及原住民团体在这次会议上情绪很激动。马绍尔群岛的代表谈到该国政府准备用现代化技术将岛屿抬高,以避免在2050年海平面明显上升时岛礁被淹做准备时情绪激动。听了确实让人有共鸣。
中国代表在会上强调此次会议重点相比空喊口号,更应该是检查各国对2020年前承诺的执行情况,用行动说话。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上周四在中国馆活动发言时称赞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上的领导作用,他赞扬中国在投资、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上的巨大进步,并表示希望一年之后再看到中美在气候变化上的全力合作。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2017年人均碳排放为7.5吨,居世界第47位,离美国人均16.5吨一半也不到。美国和欧盟仍是两个最大的历史碳排放户。但中国进入21世纪后碳排放增加迅速,已占全球总量27%。毫无疑问,为了清洁的环境,为了地球和子孙后代,中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
在参加时装行业减排行动的研讨会上,我提问时对行业领袖的行动表示赞赏,但质疑时尚行业不停推出新产品、通过广告等促销来引诱大家消费,这有点自相矛盾。讨论嘉宾纷纷表示同感。这对全民消费迅速膨胀的中国很有启发意义。减少碳足迹,人人有责。
11月初由世界153个国家11000名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科学家,联合签名的报告指出:地球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如果世界各国不采取重大减排行动,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本文原载于中国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