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以来,积极投放资源、努力改善民生福利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理念。
近年来,在稳健的公共财政基础上,特区政府进一步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房屋等民生领域加大资源力度,实现“共建共享、惠民利民”,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市民共享经济成果。
连续12年派发现金分享
至2019 年,特区政府连续12年向澳门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派发现金分享,金额已调升至10,000澳门元及6,000澳门元。现金分享计划自2008年实施,至今每位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居民累计共获发94,000澳门元及56,400澳门元。
全民共享多项福利措施
全民共享的福利措施还包括公共巴士车资优惠、水电费补贴、医疗劵、持续进修资助,子女出生津贴、学习用品津贴、书簿津贴等,涵盖居民的出行、生活开支、医疗、增值进修或充实闲暇生活、抚育子女等各方面的负担;为进一步加强对弱势家庭的支持,政府调升三类弱势家庭补助,按机制调升最低维生指数;同时调升残疾津贴,提供残疾雇员就业补贴、雇主扣减税款等,鼓励残疾人士融入社会。
加大社会服务资源投放
回归20年来,特区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加大资源投放,由最初约 1.7 亿澳门元,增至2018年超过26.7亿澳门元,增幅超过14倍;受资助社会服务设施由160多间增至2018年约250间,各类社会福利服务由8万多受惠人次,大幅提升至2018年250多万人次,增幅超过30倍。
构建“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
为应对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特区政府于2008年提出构建“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层为养老保障范围已覆盖至全澳居民,合资格长者每月获发的养老金于2019年调升至3,630澳门元,每年收取的敬老金亦逐步增加至9,000澳门元,使长者晚年生活质素获得基本保障。
第二层为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支持保障退休后较宽裕生活。特区政府自2010年起为合资格居民开立公积金个人账户并注入启动款项,至今已连续9年在考虑财政盈余等因素后作出拨款分配,个人账户累积款项达70,000澳门元。《非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鼓励更多企业和居民参与制度,澳门的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自此迈入新阶段。
现时,澳门推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已较接近世界银行建议的五支柱式的老年经济保障模式,除了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外,连同政府援助、个人储蓄、家庭支持等多层式支柱,通过多层次、多重保障模式,为居民提供适切的养老保障。
妥善医疗,预防优先
医疗卫生建设同样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之一,在“妥善医疗,预防优先”的施政理念下,不断优化医疗服务,完善软硬件建设,保障广大居民的安全与健康。
卫生部门开支增5倍回归以来,政府不断加大资源投放,卫生部门的开支由2000 年的11.3亿澳门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71.9亿澳门元,增长超过5倍,当中免费医疗受惠人数占全澳居民总数比例约55%。在居民的医疗成本中,政府约占74%,个人仅需支付 26%,居民负担的比例远低于台湾(四成)、香港(五成)及新加坡(六成)。在多年努力改善下,澳门公营医疗机构的轮候时间已大为缩短,去年仁伯爵综合医院内、外、妇、儿科专科门诊平均轮候时间约为3至7周,而设立分级制的急诊,平均轮候时间维持在50分钟内。
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特区政府积极通过公私营及非牟利医疗机构三方并行的模式,稳健推进澳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为居民提供妥善的医疗服务。其中,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屡获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国际认证。卫生局辖下仁伯爵综合医院与7间卫生中心,先后取得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简称 ACHS)医院认证;近五年来,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太平洋地区典范”。
多项健康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澳门居民多项健康指标已位列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澳门居民平均寿命达83.7 岁,居世界第3位;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持续处于极低水平;季节性流感疫苗居民和学生接种率亚洲排名第一,形成良好的社区免疫屏障;常见恶性肿瘤的五年相对存活率均处于世界前列。为关注长者健康,澳门政府于2016年设立“失智症诊疗中心”,优化失智症服务,是全球第27个对失智症推出具体政策工作的国家和地区。
加强与葡语系国家合作
此外,特区政府全力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参与世卫的“医疗机构配对合作”计划、国家支持非洲的“光明行”计划,以及世卫传统医药合作中心的运作,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和合作。2019 年,“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特别行政区)”成功通过世卫国际应急医疗队第一类正式评估认证,成为中国第五支获世卫国际应急医疗队项目认证的队伍,亦是全球第25支世卫国际应急医疗队。
致力建设宜居城市
特区政府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将近年已确定收回的土地优先考虑用于建设公屋和公共建施,以保障居民的住屋需求,致力建设宜居城市,实行以“社屋为主、经屋为辅”的公共房屋政策,在逐步落实公屋计划,特区成立至今落成入伙的公共房屋逾24,000 户。在澳门半岛、氹仔及路环相继建成配备各项社会设施、公众休憩区、巴士总站、公共停车场等完善小区功能的大型公屋群,包括逾2,300户的青洲坊大厦、2,700户的湖畔大厦及9,000户的石排湾公屋项目。石排湾公屋小区并会设有托儿所、幼小学校、卫生中心、长者综合服务等,为澳门最大型的公共房屋项目。
现阶段,共逾2,800个社屋单位正在施工中或已完成工程判给。此外,特区政府全力推进“后万九公屋”建设,确保新城 A 区分四期完成兴建28,000个公屋单位的目标,首阶段的7幅土地规划兴建约7,000个公屋单位;氹仔、路氹西侧及黑沙环发电厂原用地预计可提供近10,000个公屋单位。
在首度制定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中,特区政府提出了“优化居民福利,关顾弱势社群”、“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完善医疗系统,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通过加大资源投放、拟备适切的短、中、长期措施及政策,以稳实坚定的步伐逐步推动目标的落实,不断增进各项民生福祉,致力让居民拥有更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凝聚动力,共同建设澳门美好家园!
(来源: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