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南水北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12 15: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的日子,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在国新办记者会上介绍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取得的成绩

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构想,到2002年工程开工,经历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

经过12年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工程质量可靠、投资不超、水质达标、移民安稳、干部没倒、群众叫好,创造了一项项工程建设奇迹、技术创新奇迹和制度创新奇迹。其中,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一期工程涉及到34.5万人,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成为世界工程移民史上是一个奇迹。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近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2140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线。南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3%,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五年来全面通水的实践证明,南水北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擘画、重视,目标明确、接力奋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实施中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形成共识,有效解决投资保障、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技术攻关等重大关键制约,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切,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高效联动,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是社会主义制度调动各方面资源、统一各方面行动、高效有力办大事的突出标志和集中展示。

南水北调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编辑:吴彦鹏)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