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新华社西宁11月25日电题: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为了打消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邓生栋带领村里的干部、能人,到省内外合作社经营较为成功的村庄进行观摩学习,又和扶贫工作队的同事挨家挨户讲解政策。

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来源:新华网 2019-11-26 09: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西宁11月25日电题: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新华社记者王金金

脱贫了,日子也好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下台村村民依旧忧心忡忡:“邓书记走了我们该咋办?”

过去多年来,对于下台村村民而言,贫困就像夹在村庄两旁的大山一样,移不动、搬不走。下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祝保年说:“过去挣钱就是靠种地、外出打工,村里你穷我也穷,看着眼前的黄土和大山,大家根本改变不了啥。”

来村里不到两年,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结合自己多年的农牧工作经验和下台村的实际,为村里办了三件事:把土地种到一起;把能人叫回乡里;把村民搬出大山。

“刚开始,别说村民们了,就连我们村干部也不同意把各家各户的地合在一起种。”村主任祝克刚说,土地是农民的饭碗,邓书记流转全村土地成立生产合作社的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质疑。“自己的地,种好种坏是我自己的事,大家一起种,以后这地可能就不是我的了。”村民许恩国说。

为了打消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邓生栋带领村里的干部、能人,到省内外合作社经营较为成功的村庄进行观摩学习,又和扶贫工作队的同事挨家挨户讲解政策。最终,全村731亩土地全部流转至合作社进行统一耕种、管理。许恩国说:“去年村里给每户人家按户口本人数人均分了300元,今年听说分红还要涨,关键是还不用自己下苦功,书记的办法真是好。”

合作社带给村民们实实在在的收益,为邓生栋的工作打开了局面,利用撂荒地开养鸡场、建立农畜产品电子营销中心、废弃小学改建成乡村旅游体验点……扶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下台村实施开来,但有了项目谁来经营管理又成了难题。

在乐都县城做了22年蔬菜销售生意的祝爱甲,今年2月被邓生栋和村干部“劝”回了大山。“邓书记和村干部告诉我现在回村创业有许多优惠条件,虽然之前没有养过鸡,但我愿意试一试,算一算今年就能收入30万元,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外乡人很少能到穷山沟创业,靠本村能人经营这些项目最牢靠,村民也放心。”邓生栋说,通过能人带动,下台村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预计今年村里人均分红可以达到600元。

收入提高了、村民有干劲了,可下台村终究是“窝”在山里的村庄,老百姓看病、孩子上学都需要翻过眼前的黄土坡。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东风,在邓生栋和村干部协调下,下台村村民从今年8月起,陆续搬到了距离乐都区政府所在地6公里外的集中安置小区。住在干净暖和的新房里,70岁的李艳琳老人说:“邓书记来了,福气也来了,村里又是分红又是搬家,尽是美事,下台村的日子兴旺了。”

谈起今后的打算,下台村干部和村民脸上总是笼着一丝愁云,“邓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要是离开了,村里的工作就少了外脑支撑,想想就觉得不踏实。”祝克刚说。

邓生栋一来到养鸡场,祝爱甲就抓住问个不停,“书记我明天要去谈业务,需要注意点儿啥”“书记,养鸡销路还有啥办法能扩大一些吗?”

祝爱甲说:“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干部总会离开,但他们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王金金)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