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 | 魏建国: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最后冲刺是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1-19 13: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日韩自贸区第16轮谈判将于11月底在韩国举行,在完成RCEP初步协议达成之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就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是当务之急

我之所以认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是当务之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相继调低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而今年中国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

据韩国银行(央行)数据,韩国2019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环比仅有0.4%,同比只有2%,远远低于预期目标,完成全年2%目标目前看来很难。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日本内阁府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第三季度GDP仅增长0.2%,环比增长0.1%,创下一年来最小增幅,远逊于市场预期。

此外,日韩两国贸易矛盾尚未解决。三国联手打造中日韩自贸区,将对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面临的挑战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不仅是亚洲共同市场的需要,也是中日韩三方共建创新、包容、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需要。

未来的发展,全球经济的重心将会从西方转向亚洲,亚洲将是下一个新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心。中日韩三国加强多边经贸关系,将会给亚洲未来经济发展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第三,中日韩自贸协定将会告诉世人,中国会在规则透明、非歧视、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建设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中日韩自贸协定将是当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哪些优势

当前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哪些优势呢?

1.中日韩自贸区人口15亿,GDP总量已达20万亿美元,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欧盟。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量只占各国对外贸易总量的20%,大有提升和扩大的余地。

2.中日韩目前正向着新的合作领域进军,已改变过去40年的合作模式和方式,无论在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方式上,都面临着新的提高。过去中日韩之间的产业比较优势是日韩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中国拥有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现在三国之间的产业合作要进行新的调整与安排。当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以及全球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与日本、韩国要全方位调整生产力要素,也使得资源、资本和劳动力在新一时期进行新的安排和调整。

中日韩自贸区是中日韩新的合作需要,也是中日韩转型升级的需要,将会对全球新的合作作出示范,促进亚洲地区的生产链、价值链、服务链全球优势的最终建成。

3.中日韩自贸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日本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明确提出愿同中国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韩国现在也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衔接。因此,中日韩可以在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4.中日韩自贸协定是当前中日韩政府的需要,更是中日韩企业和人民的需要。当前在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带来的不乐观情况下,中日韩进一步抱团取暖,可以进一步迎接世界经济未来更大的挑战。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挑战以及应对

目前,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哪些挑战,又应该如何应对?

1.我不太同意一些人的观点认为,目前日韩经贸摩擦不断增加,关系趋于分化,会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中国应该发挥巨大的作用,中日韩要继续致力于维护与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动力,来消除日韩之间的矛盾,避免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

2.要进一步向日韩表示中国未来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日韩现在对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且日韩还有余力下一步加大合作。因此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制定更多的开放政策,特别是外商投资法细则的落地是一大关键。

3.要使中日韩当前经济能够通过FTA(自贸协定)取得更大发展,必须要找出中日韩三方的共同转型升级和创新领域。除养老健康、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中日韩还可以在能源能效、信息通信、文化产业、交通、卫生、农业渔业、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领域开展有效合作。这一点至关重要,但目前这些方面还缺乏相关研究和部署。

4.RCEP的完成将给中日韩合作以更大的推动力,但中日韩要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自贸协定,给RCEP以更大动力和示范。未来中日韩贸易将与RCEP并驾齐驱,同时又高于RCEP的一个自贸协定,必将会对整个亚洲的发展、创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最早发布于走出去智库微信号)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