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游。
11月16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对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命名表彰,花溪区正式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在这次评选中,全国共有84个市县获得这一殊荣,其中,贵州的花溪区和正安县榜上有名。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付野秋率队参加了表彰命名活动。
花溪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因“繁花四季、溪水长流”而得名,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花溪区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这里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为14.9℃。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7%,林草覆盖率58.85%。在花溪可以感受山水、体味乡愁!被称为“多彩贵州”品牌的形象窗口、“爽爽贵阳”的城市会客厅。
近年来,花溪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自2002年确立“生态立区”战略以来,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荣誉之后,又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这标志着花溪区迈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实现了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花溪区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守住守好两条底线。坚持规划先行,全方位引领生态发展,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花溪十大行动,通过多规融合促进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有序协调发展;坚持机制保障,全链条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坚持铁腕治污,全流程强化执法监管。大力实施蓝天保护、碧水保护、净土保护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和第三方治理监管;坚持保护优先,全区域呵护生态系统,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卫保洁等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总面积达110.25平方公里,推进“百山”治理和“百园之区”建设,建成贵阳市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批贵阳市首个“国家生态示范区”。坚持结构优化,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内全部煤炭企业实施关停减排、结构减排措施,制定现代服务业、现代新型农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久安高效茶叶、青黔农旅一体化、燕马蔬菜保供基地三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培育了花溪云顶风能发电场、泰邦生物等一批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坚持文化为魂,全维度厚植生态文化。发挥孔学堂精神文化高地教化作用,建成十里河滩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成贵阳中电环保发电厂,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环保发电生态科普基地,建成贵阳市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专题性城市展示馆——贵阳生态科普馆,涌现出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江河卫士”雷月琴等环保志愿者人士,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八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功地区,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方面,生态环境部将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扶持。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局长张君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花溪区将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坚定“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定位和“一区四化”路径不动摇,突出“大花园、大溪流”特色,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打造以久安乡为代表的“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花溪样板。(文/图 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