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潇湘华章】浏阳达浒镇书香村:131户成为“一家人”

在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桃花城屋场,131户是一家人。今年3月,达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书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桃花城文明实践点、志愿服务户相继成立,形成了所、站、点、户四位一体的文明实践体系。

【美丽中国 潇湘华章】浏阳达浒镇书香村:131户成为“一家人”

来源:华声在线 2019-11-14 17: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华声在线11月13日讯(记者 谢添翼 张圣曜 刘玉锋 )在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桃花城屋场,131户是一家人。他们互为志愿者,也互为受助者。他们一呼百应,展现了一副邻里和谐的美妙画面。11月12日,“美丽中国 潇湘华章”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媒体团走进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见证这个超级“大家庭”的美好生活。

“达人”引领文明乡风

在书香村,有一户声名远扬的“翰墨书香”达人家庭,领头的是93岁的李学树和92岁的周康湍夫妇。堂屋正中央“忠厚传家”四个字是李学树老人自己的书法作品。在村民眼中,李学树一家是全村首屈一指的“书香家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李家有五个孩子参加了高考,这一年,五个孩子有四个考取了本科,一个考取中专,这在当地乃至整个浏阳都引起了轰动。后来,考取中专的李尤伟通过自身努力,又考上了本科。老两口养育的七个子女中,有两个博士、一个硕士研究生和四个本科生。李学树说:“我教的学生已经三代啦!”因家里忙照顾不过来的小学生来这里写作业,李学树都耐心地指导他们,他们也都很喜欢这位爷爷。

李学树的爱人周康湍写得一手好字。“我每天坚持写毛笔字。”说罢,周康湍拿出宣纸在记者面前写了起来,字体娟秀有劲,赏心悦目。

2019年以来,达浒镇深入开展寻找“大美达人”活动,全镇评选了助人为乐、移风易俗、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翰墨书香、创业带动、产业引领八种类型 “大美达人”38人。其中,翰墨书香达人李学树家庭,还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创业带动达人孔蒲中则被评为“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

“这些达人都是群众自己推荐评选出来的,就是普通人、老百姓身边的人,可以看得见、聊上天的人,便于让群众来学习这些典型。”达浒镇宣传委员肖胡说,各类“达人”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开启最美家乡人引领文明乡风的时尚潮流。

  文明实践菜单:需要在哪,服务就到哪

“我在外务工,父亲在家不会使用洗衣机,请你们帮我想想办法。”书香村严波打电话向网格干部说出自己的心愿。

书香村书江党支部党员黎能茂立即认领心愿,当天下午就到老人家中,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洗衣机,教一遍要老人自己操作一遍,直至老人学会,没有半点不耐。老人感动地说:“我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帮助我了,谢谢党组织的关怀”。

今年3月,达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书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桃花城文明实践点、志愿服务户相继成立,形成了所、站、点、户四位一体的文明实践体系。几个月的实践,书香村桃花城里的人让“志愿服务”四个字从“口中热词”变为“心理认同”,让“跟从参与”变成“行为习惯”。

实践点里桃花城顺风车队的“绿色出行”服务,从车队组建开始,就一直受欢迎,要坐顺风车的村民在微信群里发布乘车需求,而有车的志愿者每天发布可以坐车的信息,需求和服务实现了有效对接,出行难题解决了,乡里乡亲感情也更加亲近了。

推进书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创建过程中,达浒镇采取的是先同步征集实践活动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通过摸底归类,志愿服务认领,组成了义务劳动、留守儿童看护、顺风车、水电机修等14个志愿服务队,讲明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进行公示,点内家家户户设置志愿服务公示牌,明确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需求和“文明实践菜单”,邀请群众按需“点单”,志愿者接单,从而顺利地让各项惠民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131户成为“一家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大队成立的目标,就是户户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实现我们这个桃花城屋场131户成为一个大家庭。”肖胡介绍说。

在职党员、退休教师、文人能人、先进模范人物、新乡贤都加入了文明实践服务队伍,凡群众在家里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或者矛盾纠纷、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都有大哥大姐等家人般的邻居出现,“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理念得到实现。同时,文明实践菜单激发了广大居民积极带动家人朋友参与到创建文明中来,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实现“一呼百应”。

“我妻子长年患病,今年儿子又患上口腔癌,治疗费用巨大,家庭经济困难,好在乡亲们给我捐款渡过了难关。”村民李文传感激地说。

李文传是一名党员,就在一周前,得知他家遭遇重大困难时,在书香村书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议上,支部书记邓宏向到会的党员发出倡议。随即,支部党员带头,周边群众积极响应,两个小时内就筹得捐款5550元。当晚,邓宏就急忙把捐款送到了医院,李文传含泪收下了乡亲们这份沉甸甸的关怀。

“好人有好报,才会出现更多好人。”邓宏说,“我们做这些,就是让大家能抛开一些嫌隙、计较,从心理上我们成为一家人。”

伴随着文明乡风吹进每家每户,村里的人情债也实现“瘦身”,一直保持零上访、零发案、零事故“三零村”,同时,实现旱厕清零,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率达到了70%,村里渠道、小溪、水井的水更加清澈,整体的卫生都变得更好了,人居环境也得到彻底改善。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环境变得像画一样美!”

(谢添翼 张圣曜 刘玉锋)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