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扶贫办主任尹分水:写好消除贫困的西藏答卷

截至目前,我区55个县脱贫摘帽,47.8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以下。”  “我区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爱核心,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区扶贫办主任尹分水:写好消除贫困的西藏答卷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9-11-05 08: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截至目前,我区55个县脱贫摘帽,47.8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以下。连续三年在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被中央考核确定为“综合评价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今年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后全区脱贫攻坚的重点是什么?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近期专访了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尹分水。

实现小康,最大的短板在农牧区,最大的“拦路虎”是贫困。“西藏有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任务艰巨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明确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了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尹分水说。

自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性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尹分水说:“我们坚持以产业扶贫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大力发展青稞、牦牛深加工和家庭旅游业;大力发展拉萨净土、日喀则白朗蔬菜、昌都阿旺绵羊、林芝林果、那曲牦牛、阿里绒山羊和‘一江四河’流域河谷经济等优势产业,示范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坚持以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按照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要求,采取政府促进与市场就业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推广‘企业+贫困人口+培训机构’等订单定向培训模式,加大在藏央企就业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等力度,累计转移就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设置生态补偿兼职岗位66.7万个。着眼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加快高海拔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搬迁入住24.7万人,预计9月底将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坚持一手抓脱贫摘帽、一手抓巩固提升,围绕剩余19个贫困县摘帽,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对47.8万已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巩固脱贫成果。”

“我区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感党恩、爱核心,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尹分水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而不是投向贫困户,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对于区域性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尹分水表示,“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精准扶贫与维护稳定相促进、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三年行动计划,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把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青稞、牦牛、绵羊、 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开展青稞增产和牦牛、绵羊育肥,进一步做优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形成以产业为支撑、政策为辅助的贫困群众增收机制。同时,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转移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西藏一定能够如期完成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写好美丽西藏的新时代答卷!”尹分水坚定地说。

(刘倩茹)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