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专家:舞台上应留住“诗和远方”

(记者 高凯)“诗意是所有艺术的最基本的东西,在当下这个急速前进的时代,更是需要舞台上留住诗和远方。包括张先在内的多位戏剧专家围绕“文学与戏剧”的关系,当代文学与戏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学与戏剧如何融合发展发表了各自看法。

戏剧专家:舞台上应留住“诗和远方”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11-01 22: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高凯)“诗意是所有艺术的最基本的东西,在当下这个急速前进的时代,更是需要舞台上留住诗和远方。”谈及当下的中国戏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先表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出版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文学与戏剧”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

包括张先在内的多位戏剧专家围绕“文学与戏剧”的关系,当代文学与戏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学与戏剧如何融合发展发表了各自看法。

张先指出,诗意是所有艺术的最基本的内容。谈文学和戏剧首先需要关注诗意。“是不是诗,是不是有想象,是不是自己真心的情感体验”,无论从小说变成戏剧,还是直接创作戏剧文本,这都是基础。因此,作家和剧作家应当将诗意融合进创作,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和观众,“一个艺术作品被人阅读或者观看之后,得让人感觉到作为一个人的光荣,这是作品的成功,而达到这一点依靠的,我认为恰恰是舞台上的诗意。”

“我们太需要诗和远方,因为当下人们更多时候在低头看眼前的路。作为剧院,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在舞台上带领观众向远处望一望,感受我们文明中很珍贵的诗意,这是非常重要的。”张先说。

曹禺先生之女,北京人艺荣誉编剧、作家万方十分认同“语言是文明的母体、文学是艺术的母体”。她谈到,语言在戏剧中的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文学与艺术不能完全脱离。同时,文学与戏剧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属性:文学可以是更自我、更不受限的,而戏剧需综合考虑时间、空间、表现形式等多方面因素。戏剧的优势还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更近距离地与观众交流。

她感叹,今天的观众既有文学的眼光,也具备戏剧的眼光,这是所有戏剧人和文学创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舞台上更需要呈现真正能触及观众心灵的好作品。

剧评人李静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剧院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场所,我们应当鼓励在更幽深的人性层面上进行艺术探索。

她表示,“戏剧文本作为一种文学形态,在当代已经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更丰富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传统的汲取应该更加多元化。现在普通观众对探索性的戏剧有了很大的热情,对最专业、最前卫的戏剧也具备着很好的鉴赏力,完全有能力欣赏我们认为比较艰深的东西。”(完)

(高凯)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