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发扬“深入唯实”之风 助推脱贫攻坚事业

来源: 今视网
2019-10-30 1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江西寻乌县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寻乌调查的发生地。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江西寻乌公路分局秉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的理念,充分发扬“深入唯实”之风,注重实事求是、注重因地制宜,切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

六社村位于江西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东南部,过去村里主要的发展产业是脐橙、蜜桔和水稻。而就在几年前,被称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席卷寻乌 ,全村近三分之二的果树被迫砍掉。产业收入没了,当地农民一度陷入贫困。截至目前,全村共有72户,322名贫困户,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1%,是寻乌县“十三五”贫困村之一。

调查研究,洞悉民情,是每位帮扶干部尽快进入角色,推动扶贫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是密切联系群众、与贫困户建立鱼水情的有效途径。自精准扶贫挂点该村以来,寻乌公路分局帮扶干部们积极利用住村时间上山下田,入户调查,倾听记录村民呼声、诉苦和建议,并对收集到的准确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结合村里实际,进一步明确了该村的帮扶措施:发挥部门优势,把改善六社村基础设施,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改变单一粗放产业结构,提高农户“造血功能”为帮扶的首要任务,并通过产业培养、就业引导、金融贴息和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村民曹金辉家里过去种植了700多株脐橙和柑橘树,自从村里爆发了柑橘黄龙病后,他家的果业便毁于一旦,家中这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从此断了。他的帮扶干部钟小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深入了解县里扶贫奖补政策、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和查阅各类农副产品种植方法等,为曹金辉制定了新的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申请了每年6000元的产业奖补,并鼓励他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在钟小洪的鼓励帮助下,如今曹金辉种植了百香果和猕猴桃各十亩,年收入达到了3万余元,真正实现了脱贫。“感谢帮扶干部每天下村里帮我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谋划发展路子,重拾发展信心,如今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曹金辉感激地说。

去年9月,在了解到村里存在许多有就业意愿,但没有条件出去务工的妇女后,寻乌公路分局立即与村里共同谋划,引进了一家制衣厂培训基地扶贫车间,为村里的几十名贫困户提供了学习技能、免费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在该车间,刚上岗的贫困户一天可以赚取30至50元的工资,熟练工日工资可达到100元,同时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还可以享受政府每月两百块钱的补贴,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的致富渠道。“我村计划在年内扩大车间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产业发展好了,扶贫攻坚的路就好走多了。”村支书曹兴东信心满满地说道。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满意度和获得感,寻乌公路分局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和家庭实际情况,由帮扶干部自费购买名著书籍、文具书包和生活用品等72件贫困户“微心愿”礼物,进一步加深了与贫困户之间的鱼水情。

最近,寻乌公路分局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把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脱贫攻坚主题教育期间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听取在基础设施、发展生产、住房保障、就医上学、产业就业等方面的诉求和急难问题,帮助解决贫困户的操心事、烦心事,以实际行动与群众连心连情,共促脱贫攻坚。

在求深、求真、求是作风下,寻乌公路分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了对“寻乌调查”革命传统、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传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三年来共帮助46户贫困户发展了百香果、猕猴桃、鹰嘴桃种植,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仅猕猴桃种植量就达25000株,每年每亩增收近6000元,帮助65户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产业覆盖率达89%。在基础设施方面,共投入40万余元用于六社村入户道路修建、桥梁护栏维修、路灯维修以及新建文化广场等,切实提升了六社村基础设施条件,激发了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事业发展。(汪楠)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