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海外版第八版刊发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整版报道
10月18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展会为期3天,以“智慧轨道,联通未来”为主题,共吸引 406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中国中车和中国铁路集团。
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在博览会上展示其产品,寻求潜在合作伙伴。
总展示面积5.4万平方米,共设10个展区,吸引全球2万人次观展参会。
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将举办轨道交通发展论坛、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对接会、轨道交通国际投融资合作论坛、株洲论坛等20多项配套活动。
据估计,此次展会有2700多名业内人士参加,分别是来自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19个国家的行业部门主管、驻华使领馆官员、行业协会代表。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博览会是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展会,也是湖南立足产业优势打造的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杜家毫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伴随着新中国70年工业化的光辉历程,湖南已发展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2014年,湖南第一条地铁在长沙正式开通运营。如今,长沙已开通了3条地铁线路,明年还将开通3条,另有8条地铁线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追寻着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足迹,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电力机车总成车间内,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多个“第一”。
资料显示,1958年,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成功下线;1961年,6Y1型1号电力机车正式投入运营;1968年春天,株机独立研制的第8号电力机车下线并定型,被命名为“韶山1型”,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韶山”二字。
转产电力机车40余年来,株机研发各型干线电力机车50多种,累计生产1万多台,并为中国铁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历次大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牵引装备保障。
湖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能为全球轨道交通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国家名片”。
此外,通过新技术应用,湖南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发展。
例如,长沙正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智能制造中心,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今年6月21日,开启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新征程的相关文件正式出台
10月9日,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项目正式扬帆启航。
全球目光聚焦湖南轨道交通
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长沙落下帷幕, 湖南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向世界展示了装备制造业“国之重器”的中国风采。
中车株洲机车发布了10种新产品,包括新一代磁悬浮列车、储能电车、多电流系统电力机车和CJ6子弹头列车。
中车株洲机车公司技术主管表示,这10款产品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机车、动车组等多种类型,全景立体式地展示了城市内部、城市群之间、干线铁路等整个轨道交通生态系统,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特点。
他还说,CJ6子弹头列车是由中车株洲机车研发制造,专门用于城际运输,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具有加速快和载重强的特点。
中车株机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总监李希宁表示,本次展会中的这些创新产品,凝结着“株机智慧”,是中车株机公司给世界轨道交通的“中国方案”。
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设备制造行业的另一闪耀之星是位于长沙的三一重工。
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企业梦想,三一已积极地投身于中国各个城市繁忙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为国家的城市建设贡献三一的力量,三一为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增添了一抹醒目的“三一红”。
在湖南省会长沙,三一成为长沙轨道交通施工装备提供商。三一重工的起重机、挖掘机、桩工机械承担起施工重任。
三一大型盾构机,专用于城市地铁建设,已投入北京地铁6号线和其他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
10月19日,全球首个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综合研制试验基地在长沙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湖南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该基地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建造并运营,包括中低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和轮轨齿轨4条试验线。
“这批新产品多为我国首次研制,产品种类和功能覆盖新型轨道交通维保检测领域的方方面面,填补了我国在新型轨道交通维保检测装备领域的多项空白。”铁建重工交通装备研究设计院院长罗建利表示,新产品的问世为客户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在新型轨道交通维保检测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