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严打跨国人口贩卖 遇难者尊严不容政治消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0-28 08: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3日,英国东南部埃塞克斯郡爆出的“死亡集装箱”事件引发国际舆论普遍关注。连日来,随着案情细节和事件进展的逐步曝光,基本可以确定的是,39名逝者系跨国人口贩卖犯罪集团的受害者,他们的偷渡冒险非但没有带来期待中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改善,反而在难以想象的极端悲惨境遇中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从最初媒体透露39名遇难者可能为中国国籍,到疑似越南遇难者临终前短信曝光,再到周末越南政府总理下令展开调查,“死亡集装箱”事件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无论遇难者是何国籍,39条鲜活生命的损失都是极其令人心痛的,这起惨剧也再次提醒包括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各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打跨国人口贩卖和有组织偷渡犯罪行为,避免类似惨剧的再次发生。

“死亡集装箱”事件曝光至今已有大半个星期的时间,在路网和港口设施监控严密、欧洲各国当局之间信息沟通顺畅的当下,至今竟连39名遇难者于何时何地进入集装箱这样的基本案情尚未有正式权威通报,因此颇有理由怀疑西方发达国家在预防有关犯罪领域仍存在相当大的疏漏和不足。

“死亡集装箱”事件发生后,在缅怀逝者的同时积极开展严打跨国刑事犯罪合作,并从事件发生中汲取经验教训,及时查缺补漏,这本是应有之义。令人吃惊和遗憾的是,在遇难者国籍未明而这起震惊全球的刑事惨案调查尚无明确进展之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在中国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上却急不可耐地对中方发难,这样的政治表演令人不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堂而皇之地提问说,39名遇难者疑似中国籍偷渡客,为何在新中国成立70年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还会有人逃往海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回应:这个问题“很不合时宜”。何谓“不合时宜”?就是拿惨案逝者的个人悲剧以及打击人口贩卖及偷渡犯罪不力的社会悲剧进行政治消费,恶意混淆问题的本质,给解决问题制造障碍。

其实,凭借移民贡献建国并取得长足发展的美国是最不应该揶揄为求生而背井离乡之人的。17世纪,在欧洲本土受迫害排挤的清教徒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这便是美国起于毫末的低调开国史序幕。到19世纪,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展现出更多活力,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欧洲各国人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劳工来到美国,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并取得收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提这样冒犯性的问题,在道义和情感上怕是已经让美国的历史传承破产了。

在谴责政治消费惨案的同时,最后还是要回过头来呼吁“死亡集装箱”案早日真相大白,作奸犯科者被绳之以法,并从经济社会更广义多维的角度采取行动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