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助力贵州农村产业脱贫

地理标志产品助力贵州农村产业脱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9-20 1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农村、农村人口等问题息息相关。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与水土、气候等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贵州气候温和,山水宜人,物产丰富,特色农业经济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土特产形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方面,贵州省把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地理标志产品,其中“退耕还茶”是贵州省结合扶贫攻坚任务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模式之一。省内现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38个,如“威宁洋芋”、“湄潭翠芽”、“遵义红”、修文猕猴桃等。

贵州在利用退耕还林技术发展农业经济方面有一系列成功的范例。

2009年12月14日,“威宁洋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威宁洋芋”地理商标的成功注册,使毕节农特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自“威宁洋芋”核准注册以来,威宁县马铃薯种植园已实现产业化。马铃薯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和品牌营销,使威宁县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目前,威宁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2.7亿平方米,当地农民马铃薯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以上。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现有茶园4亿平方米。在过去的10年里,该县已获得“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两个茶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对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多年的保护和宣传,湄潭县茶业得以发展,助力当地茶农脱贫。截至2018年9月,湄潭县成功从国家重点贫困县中脱贫摘帽,9913户35777人脱贫。

贵州修文县也有类似的情况,当地农民种植猕猴桃已有30多年,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质量管控,修文猕猴桃价格一直很低。

2014年,修文县成功注册“修文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村民李雪梅说:“以前我们得步行一公里,扛着猕猴桃坐公交车去县城卖,每斤的价格只能卖一到两元。但现在,价格可以卖到每斤6元以上。”

截至2018年底,修文县猕猴桃园总面积达11133万平方米,为当地群众创造了5.2万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多元。当地官员表示,通过科学管理、生态培育和订单式销售,该县猕猴桃符合欧盟出口标准,已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

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地理标志精准扶贫”西部宣讲团走进贵州省的活动中,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巡视员王冬峰说:“利用地理信息平台,讲贵州故事,可以促进地方产业健康发展,帮助全省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记者 张丹丹 编译 王瑾)

(原文见中国日报9月19日17版 英文链接:

http://www.eguizhou.gov.cn/2019-09/19/content_37510997.htm)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