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9-19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把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弹幕、短视频等流行网络技术代入教学,把教室打造成一场“网红直播”,你会不会觉得诧异?重庆市优秀教师张毅将其变为现实。在张老师任教的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信息工程学院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发弹幕向教师提问和吐槽,讲台上的张老师不但不管,还乐呵呵地看着同学们“玩手机”。教室大屏幕上飘过一串又一串文字,有试题答案,有学习疑惑,还有各种吐槽和调侃。课堂教学在这里大不一样。

时下的青年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最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正是弹幕、短视频、VR等新技术、新手段、新内容。以弹幕为例,这本是一种网络视频实时评论,很多时候只是吐槽和幽默。弹幕登上教学荧幕,传统严肃与日常诙谐相碰撞,激发了以互动为依托的双向交流,极大丰富了教育手段和内容。这其中体现的,是科技走进教室后,在教室场域发生的从外在形式到原生内容的巨大变化。

科技赋能使教师有抓手、有依托,让教学有内容,不枯燥、不空洞、不乏味。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对学生来说有一种距离感,依托科技力量,请教师走下“神坛”,以开放的心态与对学生柔性引导,使原本单向、刻板的灌输知识变得更生动也更有温度,这是教育改革长期的宏大主题,却通过小小的弹幕应用落地了。

课堂中一项科学技术的引入,往往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5G应用、智慧校园已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有的用于点名签到,有的用于课堂监控。其实,科技真正融入教学并不难,那就是彻底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科技、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自己,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依托技术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导向性,依据学生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使教育与学习能够在技术的桥梁上实现真正的融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青年学生既是教学的受体和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既要有学校和教师的引领和支持,也要相信他们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他们在实践中能够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些网红课堂的背后,恐怕正是科技改变教育的一大意义所在。(陈 曦)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