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新趋势

来源:新华网
2019-09-10 14: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兰州9月10日电(记者张玉洁、王博)戈壁长草、蔬菜“爬山”、旱地防汛……“另类”情况提示,寒旱的大西北正在起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关注到西北降水增多的变化。他后来提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推断。

“30多年来的情况证实了这一推断。降水增多主要由于气候变暖,趋势预计持续到21世纪中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汇说。

记者从陕甘宁青等省区的气象部门了解到,1961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大部降水增多。2000年后暖湿化更为显著。

以甘肃为例,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升温0.29摄氏度,降水东西有异,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

“自然变暖的正周期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正趋势叠加,导致这一情况。这是趋势,而非周期震荡。”丁一汇说。

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说,西北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更显著。如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温0.45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专家认为,这是西北发展和生态改善的大好机会。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来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恢复。

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在海拔超1500米的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建立农业合作社的何甲奇说:“现在高海拔地区也能种菜,错季上市菜价高。”

气候变化是“双刃剑”。专家介绍,西北地区出现“旱涝并存并增”新情况,极端天气增多加大了防灾减灾压力。

中科院副研究员李宗省说,气候变化为西北带来新机遇,但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改变,应协调好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以应对新挑战。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