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为中欧关系树立典范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她任内的第十二次访华充分体现出中德关系的重要性和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

中德合作为中欧关系树立典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06 18: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她任内的第十二次访华充分体现出中德关系的重要性和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

中德一直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并将与时俱进。经贸合作是中德关系的稳定基石和强劲动力。德国已连续43年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3年保持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相互依存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难以替代。中德经贸合作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入到产业、科技和创新领域,数字化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兴合作潜力巨大。在当前世界贸易不景气、全球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下,中德都面临适应并主导变化、在增长和创新之间保持平衡的挑战,需要不断地从原有合作中继续挖掘潜力,例如在传统制造业转型中合理充分地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更需要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领域共同规划、密切协作。此次数十位德国经济界人士随同默克尔总理访华,表明中德双方已经为实现上述目标做好了充分准备。

中德合作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已经具有重要的地区和全球意义。由于中德在各自所在地区的经济体量和贸易投资结构,中德经贸合作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出了引领和示范效应,中德合作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欧盟层面并已有所体现,中欧合作的成果也成为亚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默克尔总理此访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与中方领导人一道,进一步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共识,积极推进中欧自贸协定谈判。高水平高质量的中欧自贸协定不仅应当遵循中德务实共赢合作的原则,也应该体现出中德在经贸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反对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标杆和范本。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中德都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背景下,中德合作的地区和全球意义还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上。中德都以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这为双方在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德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都主张寻求政治、外交的和平解决方式,反对粗暴的武力干涉,这将成为双方在应对伊核和中东问题、维护阿富汗及南亚地区形势稳定等诸多挑战上的共同方向。

中德还要在构建超越差异、和衷共济的新型国际关系上携手共进。当前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动给中德提出了共同的重大课题:是任由单边主义盛行、让世界滑向无序竞争的深渊?是任由冷战思维卷土重来、重新在东西方之间筑墙挖坑?还是合理管控分歧并超越差异、在全球化的经济基础上去构建命运与共的新秩序?中德在制度、文化上的差异是两国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善治理和增进文明的共同目标下,这些差异不会成为障碍还应当成为两国文明互鉴、经验共享的起点。中德在一些领域出现的竞争态势,也是世界经济变化和两国产业发展的客观结果,可以通过更密切沟通、更深度合作来加以转化和管理,毫无必要将其人为地放大或拔高到所谓“制度竞争”的层面,这不仅是一叶障目、不见中德之间巨大共同利益的偏颇之见,也是损害中德互信、为德国经济发展自我设障的不智之举。

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欧美经贸关系紧张的形势下,默克尔总理访华更能体现出中德、中欧既要携手应对当前挑战又要共同绸缪未来秩序的雄心、担当和远见。改革世贸组织等将成为双方讨论的重要话题,同时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共商、运筹和推动合作,是新时代赋予中德合作的重大责任。无论德国和欧洲政治如何变化,无论德国和欧洲内部对于自身定位出现何种争论,中德合作都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示范者、维护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崔洪建)

 

(崔洪建)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