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互联网募捐规范化发展

报告显示,互联网募捐规范化发展,20个民政部指定互联网平台累计筹款近58亿元,“诺而不捐”、“诈捐”、“骗捐”等危害慈善公信力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互联网募捐规范化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
2019-09-04 14: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4日电(记者 李磊)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慈善法》实施十大进展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募捐规范化发展,20个民政部指定互联网平台累计筹款近58亿元,“诺而不捐”、“诈捐”、“骗捐”等危害慈善公信力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报告指出,《慈善法》出台后,互联网募捐愈加规范。民政部2016年、2018年分两批公布22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并发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截至目前,除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基金会中心网退出外,民政部指定的平台已有20家,其中6家由社会组织运营。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这些平台总筹款额超过57.6亿元。其中,腾讯公益(33.5亿元)、支付宝公益(11.6亿元)和阿里巴巴公益(7.4亿元)在筹款额上位列前三。“99 公益日”在腾讯公益的筹款中占有较高比重,2015年至2018年,公众捐赠金额从1.3亿元升至8.3亿元。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逐步引入更多省、市慈善组织,加强资源对接并不断探索捐赠方式、场景的多元化发展。

报告显示,慈善中国等信息公示平台的上线,实现慈善信息可视化。2017年7月,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线,实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统一记录和管理;2017年9月,依据《慈善法》“信息公开”要求建设的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正式上线,实现慈善组织基本信息及年报、慈善项目、公开募捐方案备案、慈善信托等信息一键查询。

截至2019年8月底,慈善组织数量已经达到5511家,约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千分之七,1260家慈善组织获公开募捐资格;673个组织备案12641个公开募捐方案。2018年,慈善中国、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均上线大数据模块,逐步实现组织、项目信息可视化。慈善信息平台的完善为提升慈善信息统计和慈善活动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报告还显示,“诺而不捐”、“诈捐”、“骗捐”等危害慈善公信力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4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成为保障《慈善法》有效执行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8月底,中国社会组织信息平台设立的“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已分别列入3040家、2285家组织。

(李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