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人民政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绝不是偶然的。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23个单位组成。

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9-08-30 19:26
来源: 人民政协报
2019-08-30 1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绝不是偶然的。它汇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神力量,蕴含了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接续奋斗,凝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不懈探索,承载着改革开放40年的思想结晶。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回望来路,前瞻复兴,在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义格外不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发轫于尧舜时代的“和合”思想,赋予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和合”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因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及社会治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与人为善、和睦和谐,既是生活习惯、文化认同,也是以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为特质的协商民主的思想源泉。

在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中,执两用中、辨证平衡的中庸思想,民为邦本、载舟覆舟的民本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也内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厚文化资源。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23个单位组成。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以诗人的情怀,在开幕式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标志着人民政协开启从“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民主协商机构”到“专门协商机构”的历史性征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此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始终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标志。只有坚定党的领导这个一致性“圆心”,不断拉长凝聚共识的多样性“半径”,才能画出共同政治思想基础的最大同心圆。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聚焦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建言资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汪洋主席一系列关于建言资政的重要批示,为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作为政协委员,要补足思想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履职质量导向和自身形象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说政协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推动了何种政策、产生了怎样效果”转变,那么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要从“规定动作”向“规定动作加自选动作”的影响力转变,激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带动影响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建言资政能力。积极正面发声,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七十载砥砺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让我们把握好2019这一时间之窗,充分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为民履职的真切情怀。

(作者张连起系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

(张连起)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