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14日电 今年5月,当美国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时,美国企业家哈伦·斯通(Harlan Stone)意识到,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我80%的时间和几乎100%的精力都花在了处理关税问题上,”斯通说。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2日报道,现年61岁的斯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乙烯基地板行业。乙烯基地板是美国关税目标清单上中国最大的出口类别之一,据Stifel Equit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去年美国乙烯基地板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产品来自中国。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上调至25%后,斯通马上打电话给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向他的主要客户通知了最新情况。不久,他就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准备与供应商展开艰难的谈判。
斯通试图劝说中国供应商不要被25%的关税吓跑。他跨时区地工作,看看家得宝是否能承担部分增加的成本。他还尝试安排海运的时间,这样一些货物就不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他的美国团队则考虑调整运输和包装成本,以节省更多成本。
在张家港和中国供货商举行会议间隙,斯通说,“要从小处着手。尽力找到每一处能省0.25个百分点的小地方。如果你能找到10个这样的地方,那就能节省2.5个百分点。”
大约一年前,当特朗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时,供应商、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合力承担成本,尽量避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以免客户流失。斯通和他的中国合作伙伴最初承担了关税的大部分成本,只把一小部分转嫁给零售商。
25%的关税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超高的关税正在颠覆企业的成本预测和商业模式,使数十年来建立的商业伙伴关系变得紧张。对于斯通来说,计算过程是痛苦的。他和其他企业家正在试图弄清楚有多少新成本可以分摊到整个供应链中,有多少应该转嫁给客户,销售损失的潜在成本是多少,以及他们必须承担多少。
这些因素最终将影响整个美国经济,决定更高的成本将如何分配,以及它们可能对销售产生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刻。如果我付了关税,我就没钱赚了,”斯通说。
文章称,斯通此行还要扮演啦啦队长的角色,试图团结他的中国合作伙伴。他对张家港爱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们说:“不要停止生产。不要让你的员工回家。”
他还提醒中国供应商称,家得宝没有取消任何订单,也准备应对关税影响。
斯通说,家得宝设立了员工们所说的“关税作战室”(tariffs war room),分析产品和成本,并制定定价策略。6月底,家得宝首席执行官对CNBC说,该公司正在与供应商合作,以抵消关税成本,不过25%的关税成本将有一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斯通表示,公司的年营收约7亿美元,净利润率仅为个位数。据行业高管估计,批发商普遍将豪华乙烯基地板的价格提高了至多每平方英尺50美分,涨幅接近25%。
地板销售商Flooring Liquidators在加州的18家门店都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受关税影响,该连锁店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美国消费者装修客厅、餐厅和走廊地面的花费可能比之前高出数百美元。
该公司总裁斯蒂芬·凯洛格(Stephen Kellogg)表示:“25%的关税不可能不影响零售价格。”
FFO Home公司也正在提高使用中国产零部件的沙发和餐厅家具的价格。店主拉里·齐格里(Larry Zigerelli)说,由于去年征收的关税,一些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0%,他预计随着制造商将25%的关税转嫁给消费者,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据经济学家估计,部分关税成本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反映在消费者价格中。
咨询公司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的数据显示,按照美国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计算,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将多支付约770美元。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凯瑟琳·鲁斯(Katheryn Russ)说:“肯定会有人买不起同样的商品。”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