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连续七年掀起“欢乐潇湘”浪潮

湖南连续七年掀起“欢乐潇湘”浪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8-12 16: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2013年开始,每一年的春天到秋天,三湘大地上都会掀起一波又一波欢乐浪潮。这,源自于一个名为“欢乐潇湘”的群众文艺活动品牌。

在过去的6年时间中,“欢乐潇湘”用一场场以百姓为主角、“草根”当明星的文艺活动,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也用事实证明,聚光灯下不只有专业人士的身影——只要爱好文艺,你也可以登上舞台!

“欢乐潇湘”又一年“百姓舞台”新气象

以“欢乐潇湘”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过多年打磨,已成为湖南省群众文化的品牌活动。

在这个平台上,许许多多老百姓的文艺才情得以施展。由普通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为同是普通百姓的观众带去欢笑与感动,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都在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欢乐潇湘”是其中活跃又闪耀的存在。不少地区从年初就开始筹备“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百姓演员把70年间亲身经历的祖国发生的巨变,通过编排各式各样的节目反映出来。这既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目前,“欢乐潇湘”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百姓热情高涨,如火的天气也并未阻挡住他们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深挖本土特色 市州赛事各自精彩

相较于往年,今年,各市州的“欢乐潇湘”活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传播方式更加便民。

除常见的歌舞、器乐演奏、演艺小品等节目类型外,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也陆续在各地舞台上展现出别样魅力。

弹词、丝弦、打溜子、渔鼓……更多独具地域风情的传统表演形式,结合当代的百姓故事,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新篇章。

在张家界、怀化、湘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土生土长”的、扎根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节目,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

张家界市借助“欢乐潇湘”这个平台,举办了“唱享非遗”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寻找“张家界最靓音”大型全民竞选活动,讲述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之路,解读张家界音乐类非遗的文化内涵,给张家界音乐类非遗一个同场交流创新的舞台。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少节目也加入了时尚潮流文化,让传统和时尚相得益彰,吸引着年轻群体的参与。

岳阳市的“欢乐潇湘”舞台上,当地市民把时尚舞步从社交平台上请入现实世界,跳上这个以百姓为主角的舞台,打通了生于不同年代的文艺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壁垒,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

传播方面加入了新的技术手段。除采用传统媒体外,部分市州采用新媒体直播和微博传播,运用新媒体技术让活动传播范围更大、群众参与感更强。微博、微信互动、云直播,在移动互联技术的加持下,“永不落幕的欢乐潇湘”成为可能。不论身处何方,民众都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手机观看节目视频,与现场观众同欢乐。

延续品牌有方可寻 未来发展需创新融合

今年是“欢乐潇湘”第七年,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主办单位通过前面几年的积累,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文化艺术的种子,并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

又是一年“欢乐潇湘”时,如何求新求变,成为摆在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面前的一道待解问题。

“‘欢乐潇湘’能成为湖南省群众文化领域的一个品牌活动,是由于前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今后,这个品牌的延续,需要的是创新、是融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斌表示,在当前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欢乐潇湘”这一品牌有了持续性发展的强大动力。他说,独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游客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由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演出反而更容易让普罗大众感受到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且,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这有助于当地旅游景区人文价值的开发。

基层百姓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在参与和创作中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畅想,这是“欢乐潇湘”活动始终不变的价值体现。

9月中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即将在长沙举行优秀节目展演。“我们希望各地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主题,组织创作展演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讲好湖南故事。站在建设文化强省的高度,使活动的举办起到凝聚人心、陶冶情怀、娱乐身心、沟通感情、鼓舞精神的作用,也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更大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尚斌说。(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