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范畴

游戏障碍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把游戏障碍纳入心理疾病诊断标准,但游戏障碍不等同于老百姓说的精神病,和普通说的精神病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精神心理问题。

青少年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范畴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19-08-01 08: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游戏障碍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6个月。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一部分人可能会因打游戏而生病。游戏障碍被其添加到《国际疾病分类》,位列“成瘾性疾患”章节。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并指出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把游戏障碍纳入心理疾病诊断标准,但游戏障碍不等同于老百姓说的精神病,和普通说的精神病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精神心理问题。

玩游戏不代表就是游戏障碍,它有严格定义和标准,青少年反复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为了玩游戏可能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做一些不符合其年龄和身份的事,如不学习去打游戏,或者借钱打游戏,甚至做一些违规违法的事。同时,还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这种情况持续6个月到1年以上,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青少年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家长、老师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很快就有停下来,并能够回学校上课,这还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预防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有几点要强调。首先,要从家长做起,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发展孩子的一些爱好,比如体育、艺术,在不影响休息的基础上,要鼓励孩子充分发挥个性特点。另外,大人或者是青少年周边的朋友,不建议其在青少年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因为青少年一般会模仿大人和身边的朋友。第三方面,很多青少年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时,老师、家长或专业人员要及时去引导,而不是对青少年进行苛责,甚至忽视,这些都容易使孩子走向游戏,沉迷于电子产品。

据了解,有接近一半的孩子在沉迷于游戏的同时还有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治疗或得到纠正,对游戏的沉迷现象就会减少。比如,有的孩子有注意力缺陷(俗称多动症),这些孩子由于在学习或者人际交往上出现困扰,于是沉迷于游戏或者电子产品;有些孩子因和同学、老师沟通不畅,或是家庭环境出现变化,于是青少年产生了焦虑,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员或者老师、父母帮助他渡过方可减少沉迷于游戏的机率。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青少年游戏障碍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我国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电子产品游戏的可及性(即很容易接触到),另外很多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娱乐活动在减少,也促使这些孩子容易沉迷游戏。还有家长、老师和孩子的沟通、教育的方式不完善,也会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寻求自我,沉迷游戏。

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他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也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发育。长期沉迷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会导致孩子行为的偏差,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生理的发育。因为体育锻炼减少了,甚至由于长期玩游戏没有正常饮食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希望全社会进行宣传倡导,减少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和游戏障碍的现象。减少心理问题和游戏障碍的发生,对青少年健康正常的心理发育、生理发育都非常重要。

(王钰博)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