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台上演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

现代舞台上演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7-25 16: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7月24日晚,在一曲来自桑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民歌对唱声里,一场现场无电声伴奏、原汁原味的2019雅韵三湘——“湘音·乡韵”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会在湖南音乐厅上演。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尚斌,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600余名观众共同享受了这场具有典型湖湘风韵的音乐盛宴。

“湘音·乡韵”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会现场。

灯光亮起,12组极富民族特色的表演轮番上演。展演集合了桑植民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常德丝弦、沅水编排号子、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青山唢呐等一大批极具湖湘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演唱者有的是国家级或者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的是民间优秀艺人,有的是深耕于民歌传承发展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尽情放歌,将湖南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叫我唱歌就唱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麦草帽儿十八转》等桑植民歌,表达了桑植人民向往自由、追求幸福、敢爱敢为、无私奉献的胸怀和情操,是对民族文化的温情礼赞、对纯洁爱情的由衷敬意;土家族哭嫁歌这门传统技艺,讲述的是土家族女儿在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才称得上“聪明伶俐的好媳妇”;《王婆骂鸡》则是常德丝弦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其唱词鲜活,在生动幽默的氛围中揭示了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朴素道理。

《沅江号子》。

“沅水编排号子”是沅水流域放排工人的缩影,《沅江号子》歌声铿锵、节奏明快,充分表现了沅水滩多流急,水上运输工人常年与险滩风浪搏斗的情景;侗琵琶弹唱《侗乡情》,是一组来自湖南绥宁黄桑大山深处的农民们,他们邀约在一起齐歌唱,用侗族琵琶配器,用侗语演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湖南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饱含着湖南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优秀品格。本次音乐会主要呈现了湘西、湘北等多民族的民间音乐精品,将这些扎根于土壤中、口耳相传、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从田间地头搬上现代化舞台,碰撞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让民间音乐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尽情绽放魅力。

本次演出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化馆和湖南省群文声乐专业委员承办,旨在弘扬和传承湖南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提升民族民间音乐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湘音·乡韵”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会是湖南省文化馆在2015年推出的一项具有浓厚湖湘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4年来已在全省多地举办,并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多次直录播展演,有效推动了全省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