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新丝路上屹立不倒的LOGO

7月19日,“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抵达最后一站敦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敦煌,新丝路上屹立不倒的LOGO

来源:央视网 2019-07-22 17: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9日,“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抵达最后一站敦煌。这项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中国日报网、浙江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等承办的活动,从宁波到南通再到敦煌,一路走来,让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三地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亲见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时代内涵。尤其是,活动以承载着“民心相通”使命的敦煌市为终点,以领略深厚的丝路文化之旅画上圆满句号,让中外学者站在“一带一路”倡议应声四起的当下,更加深刻理解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现实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沿线国家、城市、地区带来无限机遇。“丝路兴,敦煌兴”,从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起,伟大的丝绸之路版图上便开始闪烁着“敦煌”二字,延续千年的辉煌为敦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博大姿态,更滋养着今天的敦煌市,厚积薄发迎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所带来的机遇。

活动中,专家学者通过访问敦煌市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王亚玲敦煌艺术工作室,观摩《丝路花雨》大型民族舞剧,真切看到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敦煌人,抢抓机遇,践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创新的时代高度。从每年一届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产生巨大反响,到旨在“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敦煌宣言》的达成;从敦煌文化孵化出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千手观音》等艺术经典,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等一批旗舰级文化产业品牌,敦煌市主动作为,奋力推进以“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为定位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打造“一带一路”五通中的促进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基地,将“一带一路”中蕴含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传播给全世界。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不论是让此行外国专家惊叹的首航节能100MW塔式熔盐光热发电站,还是以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建设,抑或是带有强烈标签属性的“敦煌葡萄”“敦煌李广杏”等农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敦煌发展思路与实践中。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契合了“一带一路”助力美好生活的愿景,更让敦煌成为新丝路上屹立不倒的LOGO。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敦煌是伟大丝绸之路上留存历史印记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自然遗产最为独特的第一枢纽城市;敦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库,是创新发展深挖不竭的宝藏,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全民族的亲和力、跨时空的创新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并将继续给敦煌带来巨大变化,敦煌也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放异彩。(央视网评论员 王梦华)

(王梦华)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